第48章 时光慢溯与除夕的传承

关灯
村里的时光仿佛被某种温柔的力量拉长了,又像是在不知不觉中加速流淌。

    日子过得简单而纯粹,带着一种城市里难以寻觅的安宁。

    清晨在鸡鸣犬吠中醒来,跟着爷爷奶奶去相熟的邻居家串串门,坐在别人家的堂屋里,听着长辈们用乡音聊着收成、儿女和过往,一上午的光景便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午饭后,往往是娱乐时间,左邻右舍凑在一起,打几圈麻将,或是摆开棋盘厮杀几局,更多的是围坐在火塘边,喝着粗茶,漫无边际地闲聊。

    无忧无虑,仿佛时间的流逝只与太阳的位置和肚子的饥饱有关。

    特别是临近年关,许多在外打工、求学的年轻人陆续归来,村子里比平日热闹了许多,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团聚的喜悦。

     林砚依旧保持着与苏晚和夏沫的联系。

    与苏晚的对话日常而温馨,分享着各自家中的年味准备;夏沫则依旧是那个依赖感十足的小女孩,每天不变地表达着思念,催促他早点回去。

    至于刘姐,自那次对话后,果然只是偶尔才回一下消息,语气也收敛了些许外露的挑逗,似乎真的听从建议,回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只是偶尔会发来一句“小弟弟,在乡下玩得开心吗?”,林砚也只是简单回个“嗯”。

     不知不觉,日历翻到了除夕。

    空气里年的味道已经浓得化不开了,家家户户贴上了崭新的春联,挂起了大红灯笼,鞭炮声也开始零星地响起。

    林砚知道,这样悠闲的乡村生活即将结束,再过几天,他就要和母亲返回城市了。

     除夕这天,一项不同往年的安排落在了林砚身上——他头一次被允许,并被要求一起去扫墓。

     之前很多年,家里人都以他年纪小、路途不便或是其他理由,从未让他参与过。

    今年,或许是觉得他长大了,或许是觉得这关乎家族记忆与敬畏的事情总需要有个传承,爷爷和母亲在早饭时,郑重地对他提起了这件事。

     “小砚,等会儿跟我们一起去上坟。

    ”爷爷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林砚点了点头,心中掠过一丝复杂难言的情绪。

     他们要去两处墓地。

    一处,是他亲生父亲的安息之地;另一处,是爷爷的亲弟弟,他应该称之为“小爹”的坟墓。

     对于亲生父亲,林砚的记忆几乎是一片空白。

    只有一些极其模糊的、碎片化的印象,比如一个高大的背影,或者一双粗糙的大手将他举起,细节早已湮没在岁月的尘埃里。

    他很小时候,父亲就不在了,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

    后来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也随之改了姓“林”。

    对于“父亲”这个角色,对于“父爱”究竟是何滋味,他的认知是缺失的,是一片荒芜的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