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主母的“镜像”与图拉的“心锈”

关灯
的“情绪共鸣器”,一边啧啧称奇,“开始玩‘高仿’了?有意思!” 沈昭没好气地说:“你还觉得有意思?我们现有的手段很难甄别!再这样下去,那些文明会在自以为的‘自由创作’中,一步步走进主母编织的陷阱!” 图拉放下手中的“共鸣器”,拍了拍手上的灰,神秘地笑了笑:“老沈,你们啊,就是太依赖眼睛和脑子了。

    有时候,得靠‘感觉’。

    ” 她指了指自己心口的位置:“‘高仿’的东西,做得再像,它没有‘魂儿’。

    真正的‘误差’,是带着体温的,是活的,是会有‘心锈’的。

    ” “心锈?”沈昭一脸茫然。

     “对啊!”图拉眼睛亮晶晶的,“就是那种……嗯……因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经历、甚至真实的痛苦,而在创造物上留下的、无法被完美复制的印记!是瑕疵,更是签名!” 她兴奋地跳起来,在自己的“破烂”堆里翻找:“我们不去分辨创新是真是假,我们去找心锈!找那个独一无二的、带着生命体温的签名!” 图拉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建立一个“心锈”感应网络。

    这个网络不监测逻辑流,不分析数据模式,而是尝试去捕捉文明创造物中蕴含的、最细微、最本真的情感共鸣和意志烙印。

     这听起来比“历史沉淀层监测”还要玄乎。

    连茉莉都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但图拉信心满满。

    她拉上慕影和艾莉西亚帮忙——慕影的棱镜可以捕捉可能性中蕴含的情感色彩,艾莉西亚能感知概念的“温度”和“质感”。

    她自己则再次贡献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古董”:一个据说能放大“思念”波动的破旧水晶球,一把能“切割”冷漠逻辑的、刃口参差不齐的仪式小刀,甚至还有几本写满了潦草笔记、散发着霉味的古老日记本。

     沈昭看着这堆“巫术道具”,感觉自己的逻辑核心在抽搐。

    但鉴于图拉之前的成功,他只能硬着头皮,试图用科学设备去量化这些“感应”到的模糊信号。

     经过一番鸡飞狗跳的调试(期间图拉抱怨沈昭的设备“太死板”,沈昭则吐槽图拉的道具“读数飘忽得像喝醉了”),一个简陋但全新的监测网络再次被搭建起来。

     这一次,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刚刚出现“镜像繁荣”苗头的、热衷于虚拟艺术创造的文明——“幻影画廊”。

     当“心锈”网络聚焦于“幻影画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