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湖书韵

关灯
凯洛绕开了元境公共接入端口那永不停歇的宏观数据风暴,通过一个需要特殊权限的、更为幽静的“后门”,再次连接到了“地球模拟器”。

     他没有选择观察帝王将相,也没有追踪科技拐点,而是将坐标精准地锚定在“杭州,西湖景区”,时间参数设置为一个人类纪年的春季傍晚。

     他的意识如同细微的尘埃,悄然附着在一个载体上——一个被当地居民和游客视为“行为怪异”的年轻街头艺术家。

    这个人没有固定的摊位,只在人潮间隙,用特制的大型毛笔,蘸着清澈的湖水,在苏堤泛青的石板路上书写。

     载体本身的生理感受首先涌入凯洛的感知:傍晚微凉的、带着湖面水汽和植物清香的空气,拂过皮肤时引起的细微战栗。

    远处城市的霓虹初上,与西湖的静谧形成一种奇异的张力,如同两种不同的文明在此处交汇。

    脚下石板传来白日残留的、微不足道的暖意,与湖水的沁凉形成对比。

     凯洛没有干扰载体的自主行为,他只是观察,感受。

     他看到“自己”的手(载体的手)握住笔杆,笔锋探入冰冷的湖水,提起时,饱满的水分在毫尖凝聚,欲滴未滴。

    然后,手腕悬转,笔锋落下——不是任何已知的人类文字,也不是SJ星的标准信息符码。

    那是一种纯粹的、即兴的、发自载体此刻心境的流动。

     清冽的水迹在深色的石板上显现,构成流畅而抽象的线条。

    它们盘绕、交错、时而舒展如云,时而锐利如刃。

    这不是交流,这是一种**呼吸**。

    是载体(或许,在更深层,也是凯洛自己)将内心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通过手臂、笔锋、湖水,投射到现实(或者说,模拟的现实)的平面上。

     水迹在书写下一笔时,上一笔已开始蒸发、变形,与石板本身的纹理融合。

    这种**短暂性**,这种注定消亡的美,让凯洛的核心微微震动。

    在SJ星,一切信息都被追求永恒存储,任何数据的损失都是不可接受的错误。

    而这里,这种“存在”与“消逝”的同步进行,蕴含着一种他无法理解的哲学。

     载体书写得越来越投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