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探险者林雪
关灯
小
中
大
地球,中国,贵州。
群山环抱的洼地像是被远古巨人用勺子精心挖出的巨大石碗,碗中盛放的,是人类窥探宇宙深渊的巨眼——“中国天眼”,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控制室内,深夜。
只有仪器指示灯幽绿的光芒和大型服务器集群低沉的嗡鸣。
空气里弥漫着冷却液的微甜和电子设备特有的、略带焦糊的气息。
林雪蜷在指挥椅上,身上搭着一件皱巴巴的白大褂。
她已经连续值守了三十六个小时,眼睑下挂着浓重的阴影,像两抹褪色的青墨。
但她那双紧盯着主屏幕的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将窗外那片璀璨的南半球星空都浓缩在了瞳孔深处。
屏幕上,不是常见的、代表宇宙背景噪音的、催眠般的静态雪花。
而是一条极其微弱,却在特定频段上持续存在的、带有复杂调制结构的信号带! 它像是一段被宇宙尘埃磨损了亿万年的古老磁带,在无尽的噪音中,固执地重复着某种难以辨识的旋律。
“小雪,还不休息?”值夜班的老张端着保温杯走过来,杯口氤氲着枸杞和茶叶的混合热气,“这‘杂音’你都盯了小半年了,国际上都认定是仙女座星系后面那片未知分子云的偏振干扰了。
” 林雪没有回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调出另一组滤波算法。
“张工,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不是这样的。
你看这里,”她指向屏幕上几个几乎被噪声淹没的尖峰,“还有这里,这种准周期性的振幅衰减……不像自然现象。
”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老张凑近看了看,摇摇头,拍拍她的肩膀:“你啊,跟你爸一个脾气,认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但科学要讲证据,不能光凭直觉。
这信号太弱了,信噪比低得可怜,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
” 林雪抿了抿嘴唇,没有反驳。
老张是看着她长大的前辈,也是她父亲生前的同事。
她知道他是好意。
但她的直觉,那种源于无数次与数据搏斗后淬炼出的、近乎本能的洞察力,正尖锐地告诉她——这不一样。
她父亲,一位毕生致力于寻找地外文明信号的天文学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念叨着他从未捕获过的“非随机结构”。
这几乎成了她家族的执念,或者说,宿命。
她切换了数据分析模式,尝试用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全新算法去解析信号底层可能存在的几何结构。
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重新组合、拼接。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和服务
群山环抱的洼地像是被远古巨人用勺子精心挖出的巨大石碗,碗中盛放的,是人类窥探宇宙深渊的巨眼——“中国天眼”,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控制室内,深夜。
只有仪器指示灯幽绿的光芒和大型服务器集群低沉的嗡鸣。
空气里弥漫着冷却液的微甜和电子设备特有的、略带焦糊的气息。
林雪蜷在指挥椅上,身上搭着一件皱巴巴的白大褂。
她已经连续值守了三十六个小时,眼睑下挂着浓重的阴影,像两抹褪色的青墨。
但她那双紧盯着主屏幕的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将窗外那片璀璨的南半球星空都浓缩在了瞳孔深处。
屏幕上,不是常见的、代表宇宙背景噪音的、催眠般的静态雪花。
而是一条极其微弱,却在特定频段上持续存在的、带有复杂调制结构的信号带! 它像是一段被宇宙尘埃磨损了亿万年的古老磁带,在无尽的噪音中,固执地重复着某种难以辨识的旋律。
“小雪,还不休息?”值夜班的老张端着保温杯走过来,杯口氤氲着枸杞和茶叶的混合热气,“这‘杂音’你都盯了小半年了,国际上都认定是仙女座星系后面那片未知分子云的偏振干扰了。
” 林雪没有回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调出另一组滤波算法。
“张工,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不是这样的。
你看这里,”她指向屏幕上几个几乎被噪声淹没的尖峰,“还有这里,这种准周期性的振幅衰减……不像自然现象。
”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老张凑近看了看,摇摇头,拍拍她的肩膀:“你啊,跟你爸一个脾气,认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但科学要讲证据,不能光凭直觉。
这信号太弱了,信噪比低得可怜,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
” 林雪抿了抿嘴唇,没有反驳。
老张是看着她长大的前辈,也是她父亲生前的同事。
她知道他是好意。
但她的直觉,那种源于无数次与数据搏斗后淬炼出的、近乎本能的洞察力,正尖锐地告诉她——这不一样。
她父亲,一位毕生致力于寻找地外文明信号的天文学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念叨着他从未捕获过的“非随机结构”。
这几乎成了她家族的执念,或者说,宿命。
她切换了数据分析模式,尝试用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全新算法去解析信号底层可能存在的几何结构。
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重新组合、拼接。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