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低语解码

关灯
子”。

     “像是一种……建筑蓝图。

    ”那位头发花白的考古学家,推着老花镜,喃喃自语,“或者说,某种仪器的核心构型。

    你们看这些连接节点,多么精妙,充满了……目的性。

    ” 信息理论专家尝试了所有已知的通信解码协议,一无所获。

    “它不是在‘说话’,它更像是在……‘展示’。

    ” 林雪将自己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

    她不再试图将它翻译成语言,而是去感受它的“形态”本身。

    她注意到,这个结构虽然整体陌生,但其构成的基本单元,那些线条的角度、比例,隐隐符合某种她依稀记得的、非常古老的几何分割原则——类似黄金分割,却又更加复杂。

     她调取了全球古代文明的建筑与器物数据库,进行模糊匹配。

     没有结果。

     直到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将搜索范围缩小,锁定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些玉器礼器造型**,尤其是某些**良渚文化玉琮**上刻画的、被视为原始宇宙观表达的**神人兽面纹**的抽象几何内核。

     当一个简化后的良渚玉琮核心纹饰三维模型,被叠加到那个外星几何结构的一个局部单元上时—— 匹配度,高达91.7%。

     控制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不再是单纯的宇宙信号了。

    它跨越的,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时间。

    它用一个来自深空、科技感十足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似乎与地球远古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源头,有着隐秘共鸣的“故事”。

     “是巧合吗?”有人颤声问。

     “概率低于千万分之一。

    ”信息专家立刻给出了计算结果。

     林雪感到一阵眩晕。

    她扶着控制台,指尖冰凉。

    父亲追寻一生的“他者”,难道在万古之前,就曾与这片土地的先祖,有过某种形式的……“交流”?而这信号,是迟到了数千年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