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玉碎炊烟起

关灯
日的事,都列得清清楚楚。

     末了,他想起太宗见饥民食土而泣的典故,笔尖一顿,写下:若以此获罪,愿效汲黯,伏锧甘心。

     使君!辛伯撞开书房门,额角沾着草屑,赵判官派了人夜里去烧流民营,被绿芜带着几个流民拿棍子赶跑了! 辛弃疾的笔地落在纸上,墨点溅在伏锧甘心旁,像朵深色的花。

     他抓起案上的奏疏,在末尾添了句:今有奸人欲焚流民营,反证臣所惧者非罪名,乃百姓之命。

     夜更深了。

     辛弃疾站在北窗前,望着远处棚户的灯火连成一片,像星星落在地上。

     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鱼鳞纹还是硌手——二十年前闯金营时,剑下是敌首;如今剑虽未锈,斩的却是人心的阴云。

     去,把这书连夜送临安。

    他将折子递给辛伯,走最快的马。

     辛伯接过折子,马蹄声碎在夜色里。

     临安的宫城此时还沉在梦中,只有通进司的小吏打着哈欠接过折子,随手放在案头——明日早朝,这折子便要呈到孝宗面前。

     而此刻的江州城,棚户的炊烟还未散尽。

     小满抱着木剑睡在张五郎怀里,梦里喊着打金人;范如玉在灯下补着辛弃疾的旧官服,针脚细密;辛弃疾望着案头的折子,月光落在民为邦本四个字上,像撒了把碎银。

     他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临安,有个老太监正端着铜盆经过通进司,瞥见案头的折子,顺口问了句:这是谁的疏? 小吏揉了揉眼睛:江西安抚使辛弃疾的自辩书。

     老太监脚步一顿。

     他记得二十年前,有个少年带着五十骑闯金营,砍了叛徒张安国的头。

     那少年的名字,曾让金营的帐篷都抖三抖。

     且放着。

    老太监说,明日早朝,官家要先看这个。

     月光漫过江州的城墙,照在州府前的照壁上。

     赵?的弹劾书还贴在那里,墨迹已有些斑驳。

     而旁边,辛弃疾的自辩书被风吹得翻卷,粮从何来? 为民何罪?几个大字,在夜色里格外清晰。

     喜欢醉剑江湖请大家收藏:()醉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