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残局布新

关灯
两人交叠的影子,剑在人在,剑亡人亡,可我觉得......她把剑递给绿芜,剑在南,血书未冷,便是信。

     绿芜接剑时手有些抖,剑鞘上的铜环撞在她腕间的银镯上,清响惊得窗外麻雀扑棱棱飞起来。

    奴婢明日一早就去铅山。

    她低头盯着剑柄的红绳,声音发颤,张五郎的族老见了这剑,定知辛氏不是说说而已。

     三日后的黄昏,张五郎的侄子张六郎站在江楼门槛外。

     他穿一身靛青粗布短打,腰间别着个装货单的油布包,可那双手——指节粗大却干净,虎口有常年握犁的茧,分明是庄稼把式。

    辛使君。

    他单膝跪地,从怀里摸出封用火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叔公说,这剑是当年范老大人过淮时赠的,他收着,就像收着半条命。

     辛弃疾伸手要扶,却被张六郎避开。

    使君若信我,他抬头时眼眶通红,便让我带这剑回开封。

     族人藏在枯槐下的,不只是剑,是二十年攒的联络册、是黄河边的船坞图、是金营换防的日子......他喉头滚动两下,叔公说,南军若来,我们便做那把捅进金狗后心的刀。

     范如玉递来盏茶,张六郎接的时候,茶盏在他掌心晃出涟漪。

    此去九死一生。

    她轻声道,可你若成了,河北的义旗,便有了根。

     张六郎把茶盏一饮而尽,起身时油布包蹭过案角,露出半截红绳——正是范如玉那柄剑的剑穗。

    使君夫人放心。

    他转身走向暮色,背影被夕阳拉得老长,我若死了,剑会替我走到开封;剑若折了,血会替我走到祖坟。

     江楼的雕花窗棂外,赵?的马车正碾过青石板。

     这位江西转运判官把脸埋在狐裘里,只露出鹰钩鼻的尖儿。

     他的贴身随从阿三缩着脖子跟在车后,靴底沾着屯田营的泥——那泥里混着稻茬,还有半截生锈的短刀。

     如何?赵?掀开车帘,声音像刮过瓦檐的北风。

     阿三打了个寒颤,想起白日里在屯田营见到的场景:上百个农夫排着齐整的队伍,手里举的不是刀枪,是带泥的锄头。

     为首的老农喊一声守田即守国,所有人便把锄头往地上一戳,那声响竟比军阵擂鼓还齐整。

    他们......他们在分粮。

    他结结巴巴,可那队列......像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像极了什么?赵?的指甲掐进狐裘里。

     像极了当年岳家军的连结河朔阿三声音发虚,可小人翻遍草垛,连块铁片子都没找着。

     赵?地放下车帘,车帘上的金线绣着的缠枝莲被震得乱颤。

     他摸出袖中那封要呈给皇上的密奏,上面私练兵丁四字被他涂得一团黑,只得重写:辛某以礼为兵,蛊惑民心......笔锋顿主,他冷笑一声,蛊惑民心? 倒要看看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