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雪刃藏锋
关灯
小
中
大
把银袋往账吏手里塞:“赵使君说了,兵额报三千,实则最多八百——”
“周爷好兴致。
” 灯芯“啪”地炸响。
范如玉掀帘进来,绿芜举着灯笼跟在身后,暖光映得周文通脸色发白。
他刚要跑,绿芜已抄起门闩抵住门:“周爷急什么?赵使君让你做的事,我们都听见了。
” 周文通“扑通”跪在地,额头撞得青砖响:“小的也是被逼的!赵大人说,若不这么做,就要拿我家小娘子抵账……”他抹了把泪,“上月十五,赵大人和柳大人在迎春楼后阁密会,说若辛弃疾复起,就用通敌案再发!” 范如玉示意绿芜将周文通押去偏房,自己则取过案上的银袋,袋口绣着的“赵”字在灯下泛着冷光。
她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嘴角勾起极淡的笑——这出戏,该到收场的时候了。
三日后,御赐的朱漆礼盒被抬进辛府。
辛弃疾当众开封,酒坛启封时飘出的不是浓香,反有股腥气;蜀锦展开,锦纹比寻常的乱了几分。
他取银针试酒,针尖立刻泛起黑晕;对着阳光看锦底,隐隐约约有细字——是张六郎用密药水写的:“赵判官将献‘通敌铁证’于朝,事在旦夕。
” “他们等不及了。
”辛弃疾捏着银针轻笑,烛火在他眼底跳动,“这坛毒酒,这匹密信,倒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他转身对范如玉说:“去取笔墨,我要写《劾赵判官疏》。
” 范如玉取来笔墨,见他提笔时指节微颤,却写得力透纸背:“臣非避祸,乃设阱以待鼠。
”末了,他蘸饱朱砂,在疏末画了朵红梅——和张六郎信上的一模一样。
夜漏三更时,赵判官在书房翻出个檀木匣。
匣中躺着半封“辛弃疾手书”,字迹是找高手临摹的,“黎阳接应”四字被他用蜜蜡封得严严实实。
他望着窗外渐白的天色,将匣子揣进怀中,嘴角勾起冷笑:“明日早朝,看你辛弃疾如何抵赖!” 喜欢醉剑江湖请大家收藏:()醉剑江湖
” 灯芯“啪”地炸响。
范如玉掀帘进来,绿芜举着灯笼跟在身后,暖光映得周文通脸色发白。
他刚要跑,绿芜已抄起门闩抵住门:“周爷急什么?赵使君让你做的事,我们都听见了。
” 周文通“扑通”跪在地,额头撞得青砖响:“小的也是被逼的!赵大人说,若不这么做,就要拿我家小娘子抵账……”他抹了把泪,“上月十五,赵大人和柳大人在迎春楼后阁密会,说若辛弃疾复起,就用通敌案再发!” 范如玉示意绿芜将周文通押去偏房,自己则取过案上的银袋,袋口绣着的“赵”字在灯下泛着冷光。
她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嘴角勾起极淡的笑——这出戏,该到收场的时候了。
三日后,御赐的朱漆礼盒被抬进辛府。
辛弃疾当众开封,酒坛启封时飘出的不是浓香,反有股腥气;蜀锦展开,锦纹比寻常的乱了几分。
他取银针试酒,针尖立刻泛起黑晕;对着阳光看锦底,隐隐约约有细字——是张六郎用密药水写的:“赵判官将献‘通敌铁证’于朝,事在旦夕。
” “他们等不及了。
”辛弃疾捏着银针轻笑,烛火在他眼底跳动,“这坛毒酒,这匹密信,倒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他转身对范如玉说:“去取笔墨,我要写《劾赵判官疏》。
” 范如玉取来笔墨,见他提笔时指节微颤,却写得力透纸背:“臣非避祸,乃设阱以待鼠。
”末了,他蘸饱朱砂,在疏末画了朵红梅——和张六郎信上的一模一样。
夜漏三更时,赵判官在书房翻出个檀木匣。
匣中躺着半封“辛弃疾手书”,字迹是找高手临摹的,“黎阳接应”四字被他用蜜蜡封得严严实实。
他望着窗外渐白的天色,将匣子揣进怀中,嘴角勾起冷笑:“明日早朝,看你辛弃疾如何抵赖!” 喜欢醉剑江湖请大家收藏:()醉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