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纸背藏刀锋

关灯
柴门,院里堆着几捆发霉的破布,墙角歪着个缺了口的陶瓮,墙根贴着张告示,朱笔写的乱民之家还滴着水。

     正房的窗纸破了个洞,冷风灌进去,吹得案上的积灰簌簌往下落。

     大人,随从凑过来低语,隔壁王阿婆说,崔家儿子早跑了,媳妇上个月改嫁到南康军...... 胡元敬攥着腰间的獬豸章,指甲几乎掐进肉里。

     他原以为能抓着辛弃疾的实证,如今倒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文书无缺,旧宅荒芜,连百姓都避之不及。

     难道那崔十七当真被流放了? 去湖口驿。

    他咬着牙道,查押解兵卒的口供! 湖口驿的马厩里,秦猛裹着校尉的皮甲,正往草料里拌盐。

     听见马蹄声,他抬头望了眼,又低头继续捣草料——胡元敬的随从骑着青马冲进来,腰间悬着御史的令牌。

     你是押解崔十七的校尉?随从甩着鞭子。

     秦猛抹了把脸,从怀里摸出《路引》:小人秦猛,江州左军都头。

     上月廿三押解崔十七登船,这是路引、粮单、换防令。

     随从抢过文书,翻到批文编号——淳熙十年二月,江西安抚司发,第柒拾贰号。

     再看用印位置,骑缝章从第一页直盖到末页,红泥的纹路竟与中书架阁去年存档的文书分毫不差。

     他捏着文书的手渐渐松了——这些年他跟着胡元敬查过多少案子,可从没见过这么周全的伪证。

     胡元敬在驿馆等得心火直冒。

     直到随从捧着文书回来,他才抢过去细看,越看越惊——编号对,用印对,连换防令上的枢密院大印都带着去年特有的朱砂味。

     他忽然想起,辛弃疾素有过目不忘之名,怕是早把去年的文书模样记在心里,今夜赶工伪造的! 大人,随从压低声音,那秦猛说话滴水不漏,船户张老大也说确有其人,押解当日还收了五贯船钱...... 胡元敬将文书拍在案上,震得茶盏挑了跳。

     他望着窗外的鄱阳湖,浪头拍在岸边的礁石上,溅起细碎的水珠——难道辛弃疾当真没纵叛? 难道章相的密令,竟是错的? 他正发怔,案头忽多了本册子。

     封皮是湖蓝色的,烫着江西新政实录六个金字。

     翻开第一页,是茶农的供状:辛公免我等茶税三月,又发粮种,今春新茶已冒芽......第二页是税册对比,江西的茶税比去年涨了两成,可百姓的税单上,字朱印盖了满满一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