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鼓动山河

关灯
淳熙八年正旦的晨雾还未散尽,江州校场已被十万甲胄撞碎了寂静。

     积雪在铁靴下发出细碎的咯吱声,八州兵马按阵而立——降卒居中,玄色衣甲洗去了金营旧痕;新募义勇在左,腰间还别着未褪尽泥土的锄头;水军在右,船桨上的冰碴子闪着冷光,映得二字愈发森然。

     辛弃疾立在八丈将台中央,玄铁鳞甲裹着他微瘦的身躯,甲叶相击的轻响混着晨风吹过耳际。

     他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喉结动了动——昨夜在梅林地窖,他对着《屯田图》《江防图》《军心图》枯坐半宿,三卷舆图的褶皱在烛火下重叠,竟在脑中凝成一幅鲜活的山河:屯田营的炊烟该如何引动民力,赣江的浪头该如何托起战舟,士卒的热血该如何聚成破金的剑。

     大人,鼓车备好了。

    秦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位亲兵校尉的手还沾着朱漆,木匣上校场大阅的封条被他小心揭下,露出内里牛皮包裹的青铜鼓槌。

     辛弃疾伸手接过,槌柄上还留着工匠掌心的温度。

     他记得三日前校场试鼓时,乐官说鼓音未沉,可此时望着台下降卒方阵里李铁头泛红的眼眶,望着水军队列中周海蛟按刀的手背,突然明白:真正的鼓声,从来不在鼓面,而在人心。

     鸣鼓!司鼓官的喝令刚出口,校场却静得能听见雪粒落在甲叶上的轻响——十二面战鼓立在将台两侧,鼓手们举槌的手竟在发抖。

     辛弃疾眉峰一挑,已看出端倪:昨日孙景元通敌的风声在营中传得沸沸扬扬,士卒们虽未明说,心里到底存着这鼓是为谁而鸣的疑窦。

     他未等司鼓官再令,提步走下将台。

     玄铁甲在石阶上撞出清响,惊得鼓手们慌忙后退。

    退下。

    辛弃疾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根细针挑破了满场的闷。

     他踩上鼓车的踏板,青铜鼓槌在掌心转了个花,突然全力砸向鼓面—— 第一通鼓,声如裂帛。

     积雪从将台飞落,降卒方阵里李铁头的虎目瞬间瞪圆,他腰间的屯田木印硌着小腹,那是昨日辛公亲手塞给他的,比金营里的铁牌子重了十倍。

     第二通鼓,震若雷奔。

     新募义勇里那个总爱摸锄头的老周,突然想起半月前辛公蹲在田埂上跟他说这锄头将来要当盾牌使,此刻他把锄头往地上一杵,指节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