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信动五岭

关灯
烟香:这是五岭古道图。

     七道,通桂州、容州。

    她指尖点过一道细如发丝的线,金人若南下,走荆襄是正路,可这七道......她抬眼望辛弃疾,是后路。

     坛上的烛火地跳了跳。

     辛弃疾俯身细看,指尖划过鹿皮上的褶皱——那是阿霓用指甲掐的标记,每个隘口旁都注着可伏兵。

     他突然想起昨夜看的《水经注》,五岭水系图在脑子里翻涌,北接湘江,南通珠江,若北伐军出荆北...... 戴明远。

    他头也不回,即刻绘《五岭通舆图》,标清每条道的宽窄、水源、伏兵处。

     戴明远应了声,袖中早摸出炭笔。

     他蹲在坛角,笔尖在纸上疾走,偶尔抬眼望鹿皮,活像饿了三天的人扑在饭桌上。

     这时坛下传来马蹄声。

     范如玉的青骢马停在人堆外,绿芜扶她下马时,她袖中滑出卷竹简书——《抚峒文》,墨迹未干,还沾着砚台的香。

     她望着坛上的红布,又望坛下攥着《安峒令》抄本念诵的峒民,嘴角轻轻一勾——这互市哪是市? 是根绳,把汉峒两族的命拴在一处了。

     绿芜。

    她解下披风搭在鞍上,带二十个庄户,把这《抚峒文》抄成八份,分送八峒。

    又转头对身后的孙景和道:你教峒人学医的事,今日就开蒙。

     药箱里的防风、白术分一半给阿霓,让她带回去。

     孙景和应着,从马背上卸下个桐木箱子。

     阿霓凑过去看,见箱里整整齐齐放着捣药杵、铜秤砣,还有本《伤寒杂病论》的抄本,边角都翻卷了,显然常看。

     三日后,范如玉在州衙后堂听报:峒女阿菊学成归寨,治好了十三个染疫的。

     寨老说,汉母授技,胜于赐粮。

    她搁下茶盏,茶沫在盏中旋出个小旋涡。

    取笔墨。

    她提笔写仁医堂三字,墨香混着窗外的梅香,命人做成匾额,每个峒的医馆都悬上。

     此时辛弃疾正在互市点。

     李铁头的义勇营扎在隘口,旗子上峒汉义勇四个大字被风吹得猎猎响。

     周海蛟的水军划着轻舟巡江,船桨搅碎江里的云,像撒了把碎银。

     他蹲在秤前看交易:峒民挑着山货——香菇、竹荪、兽皮,汉商用盐、布、铁器来换。

     监秤的小吏举着官秤,秤砣一落,双方都笑。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