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回京第一次早朝

关灯
紧接着,高潮部分到来 ——一位身着陈旧官袍,袖口甚至磨出了毛边的礼部员外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开始了表演: “陛下!圣明烛照,洞悉万里,然则臣等在京官员,实在是难以为继了啊!” 他捶打着胸口,涕泪交加, “臣官居五品,岁俸不过百八十石,折色钞贯,市面早已不用,实得米粮不足八十石,京城米珠薪桂,臣一家老小十余口,赁屋而居,每日里粥菜度日已是艰难。

    ” “臣之官袍,三年未曾添置一新,缝缝补补,实恐有失朝廷体统,非止臣一人如此,六部诸多僚属,乃至科道言官,多有靠借贷,典当度日者。

    ” “陛下,官员枵腹,何以办公?寒士心酸,何以报国?长此以往,非但政令不行,恐生贪墨之风,玷辱朝廷清名啊!” “伏乞陛下,垂怜臣等清苦,速补发积欠俸禄,并酌情增俸,以安百官之心,以全朝廷体面啊!” 他这一哭诉,如同打开了闸门,顿时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许多中低层官员,或许其中真有生活清贫者,此刻也被气氛感染,纷纷诉苦。

     一时间皇极殿内愁云惨淡,仿佛皇帝再不发钱,明天一早北京城就要饿殍遍野,全是跳槽饿死的朝廷命官了。

     龙椅上,朱由检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却是一片讥嘲与透彻的悲哀。

     “官员枵腹,何以办公?寒士心酸,何以报国?” 说得何等冠冕堂皇!仿佛他们之所以可能贪墨,全是朝廷俸禄太低逼的! 然而,朱由检深知,这不过是又一场精心策划的道德绑架。

     这套说辞,早已成为文官集团索要利益的惯用伎俩。

     其根源,甚至要追溯到国初的制度设计与更深远的历史惯性。

     在朱由检看来,眼前这番哭穷表演,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源自前元的历史路径依赖与扭曲的财政观念。

     喜欢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请大家收藏:()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