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蓝拖鞋
关灯
小
中
大
废品的老李插嘴,“那司机脸白得跟纸人似的,眼神躲躲闪闪的。
” 线索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却没激起多少涟漪。
监控模糊,车牌不清,更要命的是两个村民的证词:6点04分,有人看见小明涵在胡同里用木棍划墙;6点08分,另一个路过的妇女说,墙角只有拖鞋和木棍,人没了。
“四分钟。
”李队在村委会黑板上画了条短线,“不够把孩子带出村。
” 那两辆可疑车辆的时间,都对不上这四分钟。
日子像被泡在苦水里。
小明涵的妈妈整日抱着孩子的照片哭,眼睛肿得像核桃。
她录了段寻子视频,对着镜头一遍遍说:“明涵,妈妈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草莓蛋糕,你回来好不好?”视频传到网上,无数人跟着掉眼泪。
村里的空气越来越紧张。
有孩子的人家早早关了门,傍晚的胡同里再也听不到追逐打闹的声音。
更让人揪心的是,隔壁村接连出事:一个病逝男孩的遗体被随意扔在河沟,两个女孩在水渠里溺亡。
尽管都与小明涵无关,却像块块巨石压在村民心上。
第七天,排查的民警敲开了隔壁李秀林家的门。
52岁的李秀林穿着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院子扫得能照见人影,晾衣绳上的衣服按颜色排着队,连门口的塑料拖鞋都摆成了一条直线。
“明涵这孩子可机灵了,”她笑着给民警倒水,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前天还来跟我要糖吃呢。
” 可小明涵的奶奶突然想起件事:两年前给孙子洗澡时,发现他大腿上有块鸡蛋大的青瘀,孩子奶声奶气地说:“是李奶奶掐的。
”当时李秀林笑着否认,说孩子瞎掰,她也没往心里去。
更怪的是,案发那天,李秀林半小时内往她家跑了四趟,“就站门口瞅瞅,问两句闲话”。
“这女人太干净了。
”李队走出李家院子时,跟身边的年轻民警说,“干净得不像庄稼人——倒垃圾都戴手套,你信吗?” 接下来的十几天,民警找了李秀林七回。
有时是大清早叩门,有时是深夜打电话让她去派出所。
换作旁人早该炸毛了,可李秀林每次都平平静静的,说话慢条斯理,眼神不躲不闪。
“越是这样,越有问题。
”李队盯着审讯记录,手指在“李秀林”三个字上重重一点。
7月25号下午,警犬突然在李秀林院子的花坛边狂吠
” 线索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却没激起多少涟漪。
监控模糊,车牌不清,更要命的是两个村民的证词:6点04分,有人看见小明涵在胡同里用木棍划墙;6点08分,另一个路过的妇女说,墙角只有拖鞋和木棍,人没了。
“四分钟。
”李队在村委会黑板上画了条短线,“不够把孩子带出村。
” 那两辆可疑车辆的时间,都对不上这四分钟。
日子像被泡在苦水里。
小明涵的妈妈整日抱着孩子的照片哭,眼睛肿得像核桃。
她录了段寻子视频,对着镜头一遍遍说:“明涵,妈妈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草莓蛋糕,你回来好不好?”视频传到网上,无数人跟着掉眼泪。
村里的空气越来越紧张。
有孩子的人家早早关了门,傍晚的胡同里再也听不到追逐打闹的声音。
更让人揪心的是,隔壁村接连出事:一个病逝男孩的遗体被随意扔在河沟,两个女孩在水渠里溺亡。
尽管都与小明涵无关,却像块块巨石压在村民心上。
第七天,排查的民警敲开了隔壁李秀林家的门。
52岁的李秀林穿着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院子扫得能照见人影,晾衣绳上的衣服按颜色排着队,连门口的塑料拖鞋都摆成了一条直线。
“明涵这孩子可机灵了,”她笑着给民警倒水,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前天还来跟我要糖吃呢。
” 可小明涵的奶奶突然想起件事:两年前给孙子洗澡时,发现他大腿上有块鸡蛋大的青瘀,孩子奶声奶气地说:“是李奶奶掐的。
”当时李秀林笑着否认,说孩子瞎掰,她也没往心里去。
更怪的是,案发那天,李秀林半小时内往她家跑了四趟,“就站门口瞅瞅,问两句闲话”。
“这女人太干净了。
”李队走出李家院子时,跟身边的年轻民警说,“干净得不像庄稼人——倒垃圾都戴手套,你信吗?” 接下来的十几天,民警找了李秀林七回。
有时是大清早叩门,有时是深夜打电话让她去派出所。
换作旁人早该炸毛了,可李秀林每次都平平静静的,说话慢条斯理,眼神不躲不闪。
“越是这样,越有问题。
”李队盯着审讯记录,手指在“李秀林”三个字上重重一点。
7月25号下午,警犬突然在李秀林院子的花坛边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