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空姐杨洋
关灯
小
中
大
哈尔滨的雪与厦门的海,在杨洋身上揉出一种奇异的气质。
这个自幼漂亮的姑娘,骨子里带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母亲给她梳辫子时哪怕偏出半分,她能哭到整条巷子都听见,非要重新梳得丝毫不差才肯罢休。
父母早逝又各自重组家庭,母亲远嫁加拿大,父亲在东北续弦,这份漂泊感反倒催生出她近乎偏执的独立,什么事都要攥在自己手里定夺。
1997年的厦门职高,她是学生会主席,也是校里最惹眼的存在。
当厦门航空在全省只招30人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朵花天生该开在云端。
可就在实习半年、即将签下正式合同的那天,杨洋收拾好行李,转身去了北京大学——她嫌中专文凭不够,要去读MBA。
那时的她不会想到,改变命运的人,早在万米高空与她遇见过。
云端初遇 21岁的杨洋穿着熨帖的制服巡视客舱,北京飞厦门的航班上,一个留着小平头的男人总冲着她笑。
他穿得朴素,像跑销售的,眼里的光却亮得惊人。
杨洋莫名觉得眼熟,仿佛在哪见过这双眼睛。
男人借着要咖啡、要可乐的由头搭话,直到填意见卡时,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姑娘,这卡我总填不明白,留个电话呗?以后好请教。
公司没规定不能给电话,但也没说必须给。
杨洋看着他诚恳的样子,终究把传呼号写在了卡片背面。
她想,反正不是手机号,真骚扰了不回便是。
回到厦门,那串传呼号频繁跳动,男人约她吃饭,她只回了一次电话,用没时间轻轻推开。
直到一年后,北大宿舍楼的阿姨在楼下喊杨洋接电话,她跑下楼拿起听筒,一声刚出口,就听出了对方的声音。
高晓斌? 电话那头的人明显顿了一下,随即传来抑制不住的兴奋。
一年多了,只通过一次电话,她竟还记得自己的声音。
第二天,北大校门口停了辆奔驰。
90年代末的奔驰,可比现在金贵多了。
高晓斌从车里出来,西装革履,手里捧着鲜花,和飞机上那个朴素青年判若两人。
他喷了淡香水,说话时带着生意场上练出的圆滑,却又恰到好处地透着朝气。
沉沦与谎言 高晓斌展开的追求,像精心编排的剧本。
他知道杨洋喜欢鲜花,每天换着样地送,玫瑰、月季,甚至有次
这个自幼漂亮的姑娘,骨子里带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母亲给她梳辫子时哪怕偏出半分,她能哭到整条巷子都听见,非要重新梳得丝毫不差才肯罢休。
父母早逝又各自重组家庭,母亲远嫁加拿大,父亲在东北续弦,这份漂泊感反倒催生出她近乎偏执的独立,什么事都要攥在自己手里定夺。
1997年的厦门职高,她是学生会主席,也是校里最惹眼的存在。
当厦门航空在全省只招30人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朵花天生该开在云端。
可就在实习半年、即将签下正式合同的那天,杨洋收拾好行李,转身去了北京大学——她嫌中专文凭不够,要去读MBA。
那时的她不会想到,改变命运的人,早在万米高空与她遇见过。
云端初遇 21岁的杨洋穿着熨帖的制服巡视客舱,北京飞厦门的航班上,一个留着小平头的男人总冲着她笑。
他穿得朴素,像跑销售的,眼里的光却亮得惊人。
杨洋莫名觉得眼熟,仿佛在哪见过这双眼睛。
男人借着要咖啡、要可乐的由头搭话,直到填意见卡时,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姑娘,这卡我总填不明白,留个电话呗?以后好请教。
公司没规定不能给电话,但也没说必须给。
杨洋看着他诚恳的样子,终究把传呼号写在了卡片背面。
她想,反正不是手机号,真骚扰了不回便是。
回到厦门,那串传呼号频繁跳动,男人约她吃饭,她只回了一次电话,用没时间轻轻推开。
直到一年后,北大宿舍楼的阿姨在楼下喊杨洋接电话,她跑下楼拿起听筒,一声刚出口,就听出了对方的声音。
高晓斌? 电话那头的人明显顿了一下,随即传来抑制不住的兴奋。
一年多了,只通过一次电话,她竟还记得自己的声音。
第二天,北大校门口停了辆奔驰。
90年代末的奔驰,可比现在金贵多了。
高晓斌从车里出来,西装革履,手里捧着鲜花,和飞机上那个朴素青年判若两人。
他喷了淡香水,说话时带着生意场上练出的圆滑,却又恰到好处地透着朝气。
沉沦与谎言 高晓斌展开的追求,像精心编排的剧本。
他知道杨洋喜欢鲜花,每天换着样地送,玫瑰、月季,甚至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