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诸王图谋(上)
关灯
小
中
大
终平沦陷在即,待终平城破,两王自然会对我大宣刮目相看的。
” “有件事情还望王上注意。
”一旁的曹承隐禀报道: “燕悼宜有赖于我大宣相扶才避免了与凝国的恶战,然或许因燕国的外部压力徐徐缓解,燕悼宜甚慢我国,加之有传闻称燕、凝两国已经私下达成了和解,王上应当警惕。
” “不足为虑!” 许银轻飘飘地扔出一句。
“燕悼宜为人如此罢了,当年这老枭即便急需叶绍的援救,不照样出言轻慢于叶绍吗?至于传闻,更是不足取信的东西。
燕凝两国若和解的确会极大妨害我大宣的战略,但这是不可能的,燕悼宜没这个能耐耍寡人。
燕国始终是我大宣的密友,也只有牢牢控住这个密友,我大宣才能在列国纷争中游刃有余。
切记!” 燕王与凝王正式入帐落座。
帐中的座次经过精心设计,并无主次之分,而是呈现三角之状,且各自对向的都是各自的国家,以免还未商议便因座次而大吵一架。
燕王随意扫了一眼座次,嘴角勾了一勾,便在自己的席子上盘腿坐下,而他的长子燕落则端坐在他的身旁,脸上一直挂着和煦的微笑。
凝王嘀咕了一声“为何不是主座”,在侍从扶持之下进入了自己的位置坐好,他的身旁除了一众侍从,还有扮成男相的叶绫。
许银向两王拱手行礼,便正式交代了此次会盟的目的。
“距上次三王之会,已是十年有余。
上一次盟会,三国通力配合,粉碎了林骁北犯的野心,昭人燃起的最后一团火焰熄灭在了我等之手。
一转十多年,林骁死在了昭人自己手里,昭人如今已然成为了将倾之大厦,只待我等一鼓作气将之讨灭。
然此伟业,在座的任何一国均无法独自完成,在座国君,也断然不会容忍哪国独自完成。
故而寡人诚邀两位前来,共商大计。
百余年间,昭人恃其国大人众,地广粟多,肆行强暴,凌虐生灵。
以至天下战乱纷繁,万民有倒悬之急,四方无太平之日。
幸天诛无道,昭室倾颓,攻守之势异也。
许银无才,原澄天下之沼浊,还九州之安泰,欲与二王勠力同心,吊民伐罪,诛灭无道。
我等合军讨昭功成,愿与二王共分昭土,订立盟约,世世代代各保其境、不动刀兵,子孙后代及天下万世永熄战火,永享安乐!” 燕王和凝王都是明白人,早就清楚许银邀请他们前来是为了瓜分大昭,别的统统是虚的,至于什么“各保其境、不动刀兵”之类的话,三岁小孩才会当回事。
只有掌握更大的地盘,才能在未来的兼并战争中占得上风。
而“共分昭土”这简简单单四个字,牵扯的利益就太多了,燕王和凝王已经打好了各自的算盘。
“这事好说。
”凝王先开了口道:“东阁关以东的领土统统划归我凝国,其它的哦,就随侬商议吧!” 叶修一开口索要的就是如今大昭近半的领土,其中包含了大昭绝大多数的港口以及相当庞大的富庶地带,胃口不可谓不大。
许银不动声色,他在等燕悼宜的反应。
燕悼宜大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好啊!现在我大燕和昭人又不接壤,要几块飞地有个鸟用?你们就慢慢谈吧,本王国事繁重,就先行告退了。
” 燕悼宜准备离去,叶修心中窃笑,而许银立马出言阻拦道: “燕王留步!寡人早就考虑到了您的担忧,倘若您肯出兵支持伐昭,寡人和凝王可以将本国的领土割让一部分给燕王作为补偿。
” 燕悼宜坐回位置上,叶修的笑容迅速转移到了燕悼宜的脸上,他笑着提出自己的条件。
“这才像话!昭人的领土你们随便分,宣王肯把青翼割让本王,凝王可以把长阳走廊割让本王,那本王就答应出兵。
本王老了,只想保我大燕安宁。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青翼位于宣国东部边疆,宣国与燕国的交界处呈现出“井”字形的山脉,而青翼恰好位于这“井”字的中心,是宣燕两国关键的军事重镇。
而长阳走廊位于燕岭之南、阙海之北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带山南水北,故得名长阳走廊,是燕、凝之间的关键地带。
叶修一听燕悼宜的条件,气得指着燕悼宜喊道: “燕悼宜!侬怕毋是疯了!寡人毋向侬讨要易关,侬还敢索取寡人的长阳走廊?告诉侬!我凝国的战士用不着侬的兵,自己就可以打到东阁关。
毋晓得当年是哪个被林骁打得抱头鼠窜来找我凝国求援的哦?” 燕悼宜对叶修的指责不急不恼,而是满脸讳莫如深的笑容,他的眼光移向了宣王。
果不其然,宣王做起了和事佬,开始出言进行调和。
“还请宣王息怒,也请燕王不要动怒。
我大宣愿意将青翼交割燕国作为补偿。
” 许银先是和蔼地说道,接着用责备的目光注视着叶修。
“我大宣对贵国的领土诉求可以接受,承认贵国对东阁关以东昭土的占领,可凝王先要好好想想,区区一个长阳走廊难道还比不上昭人近半的领土吗? 若凝王不顾大局,或者说凝王真的有信心以一己之力对抗昭人,那么许银无话可说,唯有先和燕王合力夺取长阳走廊再说。
” 宣王力挺燕国打压凝国不是没有考量的。
他的主要目的是达成三国联军的组建,怎么能让燕凝两国先开打?他必须采取倒向一方压制另一方的策略。
许银预料,凝国才是大宣未来统一最大的阻碍,而燕国则是大宣牵制凝国最有利的武器,他没有理由不支持燕国。
他的方针就是:不能让燕凝两国真的开打,也不能让燕凝两国真的修和,唯有如此,宣国才能在三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架天平无论倒向了哪一方,他本次的会盟就已经与预定方向背道而驰了。
但若选择一个最无法接受的结果,那么许银还是选择燕凝的修和,两国开战的话,顶多令组建联军的计划失败,可两国修和,威胁的可就是大宣的主导地位和国家安全了。
随着许银亮明底线,叶修顷刻便没了气焰。
单独对抗燕国,他无所畏惧,可宣国下了场,那就两说了,更不用提大昭一定会趁机下场,那么凝国立马就会四面楚歌。
也正是忌惮宣国下场,他始终不敢对燕国采取大规模攻势。
叶修的脸上阴云密布,心里反复咒骂许银和燕悼宜是同一个婊子养大的。
长阳走廊的割让还在其次,孰轻孰重他当然有数,关键在于宣、燕双方那副胁迫的姿态。
他堂堂凝王,却要因为胁迫而低头?奇耻大辱!这口气就像鱼刺一样卡在他的喉咙里,叫他怎么也咽不下去。
“您消消气嘛!” 这声音压得很低,很轻柔,叶修一听就知道是自己的小女儿叶绫。
看向女儿甜美的笑容,叶修的火气立马消减了一半,叶绫为叶修斟满了茶,并悄声对父亲说道: “初议的内容又不完全算数,干嘛要在还没落定的事情上大动肝火呀?不如先应许下来,反正还有几轮谈判呢,那时把他们从咱们这夺走的再夺回来不就行了?” 叶修的眼睛释放着商人一样精明的目光,他掂量掂量,摊了摊手说道: “好啦好啦!寡人也毋是贪得无厌的人,都晓得我大凝是厚道的,一个长阳走廊而已,待昭廷覆灭,寡人还是愿意交给燕国人当些补偿的。
” “那好!”许银满是皱纹的脸庞绽放了笑容,他举起了酒杯,向二王致意道:“暂时就这么说定了,还有什么不足的,来日方长。
” 叶修选择暂时妥协之后,三方的利益诉求似乎都得到了满足,三方也达成了初步的一致。
当然,这场谈判还没有抵达结束的时候,初步的一致远远不代表最终的一致,休会期间,每一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精打细算,以求成为最大的赢家。
诸王们,这些天底下最具权势的人,如果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处在一间屋子里,都可以搅动整个天下。
可他们如果同时聚在同一间屋子呢?或许就剩下了一个“搅”吧! 三个和尚挑水尚且没水喝,何况三个国王呢?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缔王志
” “有件事情还望王上注意。
”一旁的曹承隐禀报道: “燕悼宜有赖于我大宣相扶才避免了与凝国的恶战,然或许因燕国的外部压力徐徐缓解,燕悼宜甚慢我国,加之有传闻称燕、凝两国已经私下达成了和解,王上应当警惕。
” “不足为虑!” 许银轻飘飘地扔出一句。
“燕悼宜为人如此罢了,当年这老枭即便急需叶绍的援救,不照样出言轻慢于叶绍吗?至于传闻,更是不足取信的东西。
燕凝两国若和解的确会极大妨害我大宣的战略,但这是不可能的,燕悼宜没这个能耐耍寡人。
燕国始终是我大宣的密友,也只有牢牢控住这个密友,我大宣才能在列国纷争中游刃有余。
切记!” 燕王与凝王正式入帐落座。
帐中的座次经过精心设计,并无主次之分,而是呈现三角之状,且各自对向的都是各自的国家,以免还未商议便因座次而大吵一架。
燕王随意扫了一眼座次,嘴角勾了一勾,便在自己的席子上盘腿坐下,而他的长子燕落则端坐在他的身旁,脸上一直挂着和煦的微笑。
凝王嘀咕了一声“为何不是主座”,在侍从扶持之下进入了自己的位置坐好,他的身旁除了一众侍从,还有扮成男相的叶绫。
许银向两王拱手行礼,便正式交代了此次会盟的目的。
“距上次三王之会,已是十年有余。
上一次盟会,三国通力配合,粉碎了林骁北犯的野心,昭人燃起的最后一团火焰熄灭在了我等之手。
一转十多年,林骁死在了昭人自己手里,昭人如今已然成为了将倾之大厦,只待我等一鼓作气将之讨灭。
然此伟业,在座的任何一国均无法独自完成,在座国君,也断然不会容忍哪国独自完成。
故而寡人诚邀两位前来,共商大计。
百余年间,昭人恃其国大人众,地广粟多,肆行强暴,凌虐生灵。
以至天下战乱纷繁,万民有倒悬之急,四方无太平之日。
幸天诛无道,昭室倾颓,攻守之势异也。
许银无才,原澄天下之沼浊,还九州之安泰,欲与二王勠力同心,吊民伐罪,诛灭无道。
我等合军讨昭功成,愿与二王共分昭土,订立盟约,世世代代各保其境、不动刀兵,子孙后代及天下万世永熄战火,永享安乐!” 燕王和凝王都是明白人,早就清楚许银邀请他们前来是为了瓜分大昭,别的统统是虚的,至于什么“各保其境、不动刀兵”之类的话,三岁小孩才会当回事。
只有掌握更大的地盘,才能在未来的兼并战争中占得上风。
而“共分昭土”这简简单单四个字,牵扯的利益就太多了,燕王和凝王已经打好了各自的算盘。
“这事好说。
”凝王先开了口道:“东阁关以东的领土统统划归我凝国,其它的哦,就随侬商议吧!” 叶修一开口索要的就是如今大昭近半的领土,其中包含了大昭绝大多数的港口以及相当庞大的富庶地带,胃口不可谓不大。
许银不动声色,他在等燕悼宜的反应。
燕悼宜大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好啊!现在我大燕和昭人又不接壤,要几块飞地有个鸟用?你们就慢慢谈吧,本王国事繁重,就先行告退了。
” 燕悼宜准备离去,叶修心中窃笑,而许银立马出言阻拦道: “燕王留步!寡人早就考虑到了您的担忧,倘若您肯出兵支持伐昭,寡人和凝王可以将本国的领土割让一部分给燕王作为补偿。
” 燕悼宜坐回位置上,叶修的笑容迅速转移到了燕悼宜的脸上,他笑着提出自己的条件。
“这才像话!昭人的领土你们随便分,宣王肯把青翼割让本王,凝王可以把长阳走廊割让本王,那本王就答应出兵。
本王老了,只想保我大燕安宁。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青翼位于宣国东部边疆,宣国与燕国的交界处呈现出“井”字形的山脉,而青翼恰好位于这“井”字的中心,是宣燕两国关键的军事重镇。
而长阳走廊位于燕岭之南、阙海之北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带山南水北,故得名长阳走廊,是燕、凝之间的关键地带。
叶修一听燕悼宜的条件,气得指着燕悼宜喊道: “燕悼宜!侬怕毋是疯了!寡人毋向侬讨要易关,侬还敢索取寡人的长阳走廊?告诉侬!我凝国的战士用不着侬的兵,自己就可以打到东阁关。
毋晓得当年是哪个被林骁打得抱头鼠窜来找我凝国求援的哦?” 燕悼宜对叶修的指责不急不恼,而是满脸讳莫如深的笑容,他的眼光移向了宣王。
果不其然,宣王做起了和事佬,开始出言进行调和。
“还请宣王息怒,也请燕王不要动怒。
我大宣愿意将青翼交割燕国作为补偿。
” 许银先是和蔼地说道,接着用责备的目光注视着叶修。
“我大宣对贵国的领土诉求可以接受,承认贵国对东阁关以东昭土的占领,可凝王先要好好想想,区区一个长阳走廊难道还比不上昭人近半的领土吗? 若凝王不顾大局,或者说凝王真的有信心以一己之力对抗昭人,那么许银无话可说,唯有先和燕王合力夺取长阳走廊再说。
” 宣王力挺燕国打压凝国不是没有考量的。
他的主要目的是达成三国联军的组建,怎么能让燕凝两国先开打?他必须采取倒向一方压制另一方的策略。
许银预料,凝国才是大宣未来统一最大的阻碍,而燕国则是大宣牵制凝国最有利的武器,他没有理由不支持燕国。
他的方针就是:不能让燕凝两国真的开打,也不能让燕凝两国真的修和,唯有如此,宣国才能在三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架天平无论倒向了哪一方,他本次的会盟就已经与预定方向背道而驰了。
但若选择一个最无法接受的结果,那么许银还是选择燕凝的修和,两国开战的话,顶多令组建联军的计划失败,可两国修和,威胁的可就是大宣的主导地位和国家安全了。
随着许银亮明底线,叶修顷刻便没了气焰。
单独对抗燕国,他无所畏惧,可宣国下了场,那就两说了,更不用提大昭一定会趁机下场,那么凝国立马就会四面楚歌。
也正是忌惮宣国下场,他始终不敢对燕国采取大规模攻势。
叶修的脸上阴云密布,心里反复咒骂许银和燕悼宜是同一个婊子养大的。
长阳走廊的割让还在其次,孰轻孰重他当然有数,关键在于宣、燕双方那副胁迫的姿态。
他堂堂凝王,却要因为胁迫而低头?奇耻大辱!这口气就像鱼刺一样卡在他的喉咙里,叫他怎么也咽不下去。
“您消消气嘛!” 这声音压得很低,很轻柔,叶修一听就知道是自己的小女儿叶绫。
看向女儿甜美的笑容,叶修的火气立马消减了一半,叶绫为叶修斟满了茶,并悄声对父亲说道: “初议的内容又不完全算数,干嘛要在还没落定的事情上大动肝火呀?不如先应许下来,反正还有几轮谈判呢,那时把他们从咱们这夺走的再夺回来不就行了?” 叶修的眼睛释放着商人一样精明的目光,他掂量掂量,摊了摊手说道: “好啦好啦!寡人也毋是贪得无厌的人,都晓得我大凝是厚道的,一个长阳走廊而已,待昭廷覆灭,寡人还是愿意交给燕国人当些补偿的。
” “那好!”许银满是皱纹的脸庞绽放了笑容,他举起了酒杯,向二王致意道:“暂时就这么说定了,还有什么不足的,来日方长。
” 叶修选择暂时妥协之后,三方的利益诉求似乎都得到了满足,三方也达成了初步的一致。
当然,这场谈判还没有抵达结束的时候,初步的一致远远不代表最终的一致,休会期间,每一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精打细算,以求成为最大的赢家。
诸王们,这些天底下最具权势的人,如果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处在一间屋子里,都可以搅动整个天下。
可他们如果同时聚在同一间屋子呢?或许就剩下了一个“搅”吧! 三个和尚挑水尚且没水喝,何况三个国王呢?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缔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