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关灯
小
中
大
萧逐风反手将茅屋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紧紧掩上,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他身上那套粗布衣衫沾满了苏州城街巷间的尘土与泥点,袖口处甚至被什么东西勾破了一道小口,与他平日那副纤尘不染、翩翩贵公子的形象判若两人。
脸上那些用于易容的、混合着植物汁液和矿粉的痕迹虽已仔细洗去,露出了原本俊美无俦的轮廓,但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以及一种更深沉的、仿佛窥见了某种深渊般的凝重。
这半日的奔波,显然并非仅仅是在市井中闲逛打听那么简单。
他没有立刻开口说话,仿佛喉咙被某种无形的东西堵住。
他径直走到那张布满裂纹的木桌旁,提起桌上那个粗陶水壶,也顾不得寻找碗盏,直接对着壶嘴,仰起头“咕咚咕咚”地猛灌了几大口凉水。
冰凉的液体急促地滑过干渴的喉咙,带来一阵短暂的刺痛与舒缓,喉结因此而剧烈地上下滚动着。
几缕水线未能及时咽下,顺着他线条优美的下颌流淌下来,浸湿了本就沾着尘土的衣襟,留下深色的水渍。
放下水壶,他用那价值不菲的丝绸内衬袖口(尽管外衫破旧,内里依旧讲究)重重抹了把脸,仿佛要擦去的不仅是尘土,还有某种粘稠的、令人不适的压抑感。
直到这时,他才长长地、近乎无声地吐出一口带着苏州城特有喧嚣、污浊与某种隐秘腥气的郁结之气。
顾停云和叶星澜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般,早已牢牢聚焦在他身上。
顾停云已然结束了调息,眸中神光湛然,气息比之前更加沉静悠长;叶星澜也停止了擦拭弓箭的动作,抱着双臂,靠在墙边,那双锐利的眼睛如同冰封的湖面,冷静地映照着萧逐风的一举一动。
连角落里蜷缩着的陈七,也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一双因恐惧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张地、带着卑微的期盼望着萧逐风,仿佛他的话语将决定自己最终的命运。
茅屋内一时间落针可闻,只剩下几人或沉稳或细微的呼吸声,与屋外偶尔传来的、远远的渔村声响形成鲜明对比。
“消息……打听到了一些。
”萧逐风终于开口,声音因先前的干渴和此刻心头的沉重而显得异常沙哑,他走到桌边,示意顾停云和叶星澜靠近些,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不平的桌面上来回划动,留下几道杂乱无章的水痕,仿佛正借此整理着脑海中纷繁复杂、甚至有些骇人听闻的信息碎片,“有些……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有点……棘手。
”他刻意加重了最后两个字的读音,目光扫过两人沉静的脸庞,最终定格在顾停云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眸子上。
他略微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将那些零碎却指向明确的线索,清晰而有力地呈现出来。
“我先是绕道去了‘听风楼’在城南的一个……不太起眼的联络点。
”他选择了“联络点”这个相对中性的词,避开了可能引起陈七过度恐慌的“暗桩”之类的说法,“花了点不大不小的代价,弄到了近三个月来,苏州府衙以及运河沿线几个重要州县,上报备案的……关于人口失踪案件的卷宗摘要抄录。
”他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卷略显潮湿、边缘有些毛糙的纸张,轻轻摊在桌上,上面用略显潦草的笔迹记录着许多信息。
他的指尖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语气带着一种混合着讥诮与冰冷的意味:“数量,远超往年同期,而且几乎是指数级的增长。
更关键的是,失踪者多为青壮年男子,或者是一些身有残疾、无人关注、死了也没人在意的乞儿、流民。
官府的记录……”他嗤笑一声,手指用力在纸上划过,“大多语焉不详,含糊其辞,最终多以‘疑遇水匪’、‘或自行走失’、‘查无线索’之类的借口,草草结案,盖棺定论。
” 顾停云的眉头缓缓蹙起,形成一道深刻的褶皱:“大规模的青壮年失踪……这与影楼有何直接关联?”他敏锐地抓住了关键,但需要更明确的证据链。
“别急,关联就在后面。
”萧逐风摆了摆手,指尖在桌面上某个区域重重一点,那里用朱砂笔圈出了几个时间和地点,“我仔细比对了这些失踪案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你们看,近两个月,超过六成……甚至可能接近七成的案子,都集中发生在漕帮势力牢牢控制的各大码头、货栈周边,或者……是漕帮运送官私货物的船只经常停靠、经过的沿岸村镇!而且时间点上……”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往往巧妙地在漕帮船只完成装卸、或者夜间巡逻队经过之后不久!” 叶星澜环抱的双臂不知何时已经放下,他站直了身体,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瞬间迸射出如同发现致命猎物踪迹的猎豹般的锐利光芒。
而角落里的陈七,在听到“漕帮”二字与失踪案如此清晰地联系在一起时,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残存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嘴唇不受控制地剧烈哆嗦起来,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像是被扼住脖子的声音,似乎有巨大的恐惧和某种呼之欲出的秘密堵在胸口,却又因极度的害怕而不敢宣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逐风没有去看陈七那副惊恐万状的模样,他继续沉声说道,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抽丝剥茧般的冷静:“然后,我依照顾兄你之前问出的线索,特意去了一趟城南那家‘悦来茶肆’。
”他看向顾停云,“铺面很小,很普通,三教九流的客人都有,乍一看确实没什么特别。
但我耐着性子,在里面枯坐了一个多时辰,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一个穿着漕帮底层头目服饰、腰间挂着号牌的家伙,每隔大约半个时辰,就会准时出现在那里。
他不与任何人交谈,只是独自坐在靠近门口、视线最好的那个固定位置上,要一壶最便宜的粗茶,慢慢地喝,眼睛却像鹰隼一样,
他身上那套粗布衣衫沾满了苏州城街巷间的尘土与泥点,袖口处甚至被什么东西勾破了一道小口,与他平日那副纤尘不染、翩翩贵公子的形象判若两人。
脸上那些用于易容的、混合着植物汁液和矿粉的痕迹虽已仔细洗去,露出了原本俊美无俦的轮廓,但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以及一种更深沉的、仿佛窥见了某种深渊般的凝重。
这半日的奔波,显然并非仅仅是在市井中闲逛打听那么简单。
他没有立刻开口说话,仿佛喉咙被某种无形的东西堵住。
他径直走到那张布满裂纹的木桌旁,提起桌上那个粗陶水壶,也顾不得寻找碗盏,直接对着壶嘴,仰起头“咕咚咕咚”地猛灌了几大口凉水。
冰凉的液体急促地滑过干渴的喉咙,带来一阵短暂的刺痛与舒缓,喉结因此而剧烈地上下滚动着。
几缕水线未能及时咽下,顺着他线条优美的下颌流淌下来,浸湿了本就沾着尘土的衣襟,留下深色的水渍。
放下水壶,他用那价值不菲的丝绸内衬袖口(尽管外衫破旧,内里依旧讲究)重重抹了把脸,仿佛要擦去的不仅是尘土,还有某种粘稠的、令人不适的压抑感。
直到这时,他才长长地、近乎无声地吐出一口带着苏州城特有喧嚣、污浊与某种隐秘腥气的郁结之气。
顾停云和叶星澜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般,早已牢牢聚焦在他身上。
顾停云已然结束了调息,眸中神光湛然,气息比之前更加沉静悠长;叶星澜也停止了擦拭弓箭的动作,抱着双臂,靠在墙边,那双锐利的眼睛如同冰封的湖面,冷静地映照着萧逐风的一举一动。
连角落里蜷缩着的陈七,也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一双因恐惧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张地、带着卑微的期盼望着萧逐风,仿佛他的话语将决定自己最终的命运。
茅屋内一时间落针可闻,只剩下几人或沉稳或细微的呼吸声,与屋外偶尔传来的、远远的渔村声响形成鲜明对比。
“消息……打听到了一些。
”萧逐风终于开口,声音因先前的干渴和此刻心头的沉重而显得异常沙哑,他走到桌边,示意顾停云和叶星澜靠近些,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不平的桌面上来回划动,留下几道杂乱无章的水痕,仿佛正借此整理着脑海中纷繁复杂、甚至有些骇人听闻的信息碎片,“有些……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有点……棘手。
”他刻意加重了最后两个字的读音,目光扫过两人沉静的脸庞,最终定格在顾停云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眸子上。
他略微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将那些零碎却指向明确的线索,清晰而有力地呈现出来。
“我先是绕道去了‘听风楼’在城南的一个……不太起眼的联络点。
”他选择了“联络点”这个相对中性的词,避开了可能引起陈七过度恐慌的“暗桩”之类的说法,“花了点不大不小的代价,弄到了近三个月来,苏州府衙以及运河沿线几个重要州县,上报备案的……关于人口失踪案件的卷宗摘要抄录。
”他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卷略显潮湿、边缘有些毛糙的纸张,轻轻摊在桌上,上面用略显潦草的笔迹记录着许多信息。
他的指尖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语气带着一种混合着讥诮与冰冷的意味:“数量,远超往年同期,而且几乎是指数级的增长。
更关键的是,失踪者多为青壮年男子,或者是一些身有残疾、无人关注、死了也没人在意的乞儿、流民。
官府的记录……”他嗤笑一声,手指用力在纸上划过,“大多语焉不详,含糊其辞,最终多以‘疑遇水匪’、‘或自行走失’、‘查无线索’之类的借口,草草结案,盖棺定论。
” 顾停云的眉头缓缓蹙起,形成一道深刻的褶皱:“大规模的青壮年失踪……这与影楼有何直接关联?”他敏锐地抓住了关键,但需要更明确的证据链。
“别急,关联就在后面。
”萧逐风摆了摆手,指尖在桌面上某个区域重重一点,那里用朱砂笔圈出了几个时间和地点,“我仔细比对了这些失踪案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你们看,近两个月,超过六成……甚至可能接近七成的案子,都集中发生在漕帮势力牢牢控制的各大码头、货栈周边,或者……是漕帮运送官私货物的船只经常停靠、经过的沿岸村镇!而且时间点上……”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往往巧妙地在漕帮船只完成装卸、或者夜间巡逻队经过之后不久!” 叶星澜环抱的双臂不知何时已经放下,他站直了身体,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瞬间迸射出如同发现致命猎物踪迹的猎豹般的锐利光芒。
而角落里的陈七,在听到“漕帮”二字与失踪案如此清晰地联系在一起时,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残存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嘴唇不受控制地剧烈哆嗦起来,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像是被扼住脖子的声音,似乎有巨大的恐惧和某种呼之欲出的秘密堵在胸口,却又因极度的害怕而不敢宣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逐风没有去看陈七那副惊恐万状的模样,他继续沉声说道,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抽丝剥茧般的冷静:“然后,我依照顾兄你之前问出的线索,特意去了一趟城南那家‘悦来茶肆’。
”他看向顾停云,“铺面很小,很普通,三教九流的客人都有,乍一看确实没什么特别。
但我耐着性子,在里面枯坐了一个多时辰,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一个穿着漕帮底层头目服饰、腰间挂着号牌的家伙,每隔大约半个时辰,就会准时出现在那里。
他不与任何人交谈,只是独自坐在靠近门口、视线最好的那个固定位置上,要一壶最便宜的粗茶,慢慢地喝,眼睛却像鹰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