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止痛补丁问世。下一步,剧版世界!

关灯
“顶点地平线生物科技”的秘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科学熔炉。

     在锁定了那个关键的蛋白质激酶靶点后,岳舟将几乎所有的计算资源和研究力量都投入到了针对性药物的研发上。

     他的NZT大脑如同最高效的指挥官,协调着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药物化学家负责设计和合成候选分子,计算生物学家负责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和药效预测,药理学家和毒理学家负责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测试……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岳舟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体内NZT副作用累积的速度正在加快。

    头痛变得更加频繁,有时甚至会出现短暂的、几秒钟的意识恍惚,仿佛大脑的“帧率”突然降低。

    这是神经系统在高负荷运转下开始发出抗议的信号。

     他必须在身体彻底垮掉之前,拿出有效的“止痛补丁”。

     埃迪·莫拉的配合至关重要。

    他的血液、组织样本、以及在服用不同剂量NZT后的实时生理反应数据,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当然,为了确保这位“首席研究样本”的稳定,岳舟依旧每天给他提供定量的NZT,不多不少,刚好够他维持思维清晰,又能感受到副作用的威胁,从而保持“合作”的动力。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合成的几批候选药物,要么靶向性不强,要么存在意想不到的毒副作用,要么在动物实验中效果不佳。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宝贵时间的流逝。

     实验室的气氛一度有些凝重。

    连一向沉稳的费舍尔博士,鬓角的白发似乎都多了几根。

     但岳舟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专注。

     他的NZT大脑能够从每一次失败的数据中,快速分析原因,调整方向,优化下一代分子的设计。

    他的指令依旧精准、高效,如同最精密的导航系统,引领着整个团队在迷雾中前进。

     “增加分子的亲脂性,优化血脑屏障穿透效率。

    ” “修改侧链结构,提高与靶点激酶活性位点的结合特异性。

    ” “尝试引入缓释基团,延长药物半衰期,降低给药频率。

    ” 一条条指令通过加密通讯发送出去,研究团队如同得到了神谕,立刻调整实验方案。

     终于,在又经过了数周不眠不休的奋战后,一种代号为“NZT-M1”(Mitigation-1)的候选药物,在各项测试中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