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平谍影初现
关灯
小
中
大
人,但至少能争取一点时间。
他快速从中山装的衣领里掏出微型解毒剂,这是一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玻璃管,里面装着淡黄色的液体,是根据地特制的广谱解毒剂,能缓解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的毒性。
他将解毒剂藏在洗手池下方的管道缝隙里,用一块松动的瓷砖盖住,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来。
接着,他从行李箱的夹层里拿出加密电报机的零件。
这些零件被分成了三部分,分别藏在三本专业书籍的书页中。
他快速将零件组装起来:电池藏在钢笔笔杆里,收发报机芯片藏在实验记录本的封底,天线则是一根细如发丝的铜丝,缠在窗帘杆上。
组装好的电报机只有巴掌大小,放在手掌心几乎看不见。
他戴上耳机,调整着频率。
耳机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过了大约一分钟,终于出现了根据地的呼叫信号。
“夜隼呼叫雄鹰,已成功进入‘黑太阳’研究所,与‘寒梅’接头成功。
目前研究所已完成鼠疫、霍乱病毒武器化,预计两个月后批量生产。
核心实验室需指纹和密码双重验证,病毒存储位置暂未确认。
请求指示。
”陆沉舟的手指在电报键上快速敲击着,每一个字符都精准无误,敲击的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没有发出多余的声响。
“雄鹰收到。
命令你:第一,三天内获取核心实验室详细布局和病毒存储位置;第二,与‘寒梅’密切配合,寻找破坏研发设备的机会,优先破坏低温冰柜和培养基制备设备;第三,密切关注日军批量生产计划,及时传递生产线位置和守卫情况。
注意安全,特高课可能会进行突击审查,务必做好应对准备。
” 陆沉舟回复“明白”后,立刻拆除电报机,将零件重新藏回书籍和钢笔中。
他走出卫生间,坐在书桌前,翻看松井健一给的研究进度报告,实则在脑海里梳理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获取核心情报,否则一旦日军的细菌弹批量生产,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宿舍门被敲响了。
“江先生,松井博士让我给你送一份补充资料。
”是苏晚的声音,清冷而平静。
陆沉舟心中一动,起身打开门。
苏晚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眼神快速扫过宿舍内的环境,在监控摄像头的位置停顿了一下,然后将文件递给她:“这是博士让我转交的,关于病毒稳定性测试的详细数据,你明天进实验室可能会用到。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沉舟接过文件,指尖故意碰了碰她的手指,同时用极低的声音说道:“谢谢苏小姐,麻烦你跑一趟。
实验室的低温冰柜型号是什么?我明天想提前了解一下操作流程。
”他故意提到低温冰柜,试探病毒的存储位置。
苏晚的眼神没有变化,声音依旧清冷:“是德国进口的西门子低温冰柜,型号是DW-86L578,操作流程很简单,明天我带你熟悉。
”她说完,转身就要走。
“等等。
”陆沉舟叫住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德语-日语词典》,“我日语不太好,有些专业术语不太明白,以后可能要经常请教你。
”他翻开词典,里面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需要解毒剂吗?”——这是他担心苏晚在实验室里遇到危险,特意准备的询问。
苏晚的目光落在词典上,飞快地扫了一眼纸条,然后摇摇头:“不用客气,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说完,她转身离开了,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
陆沉舟关上门,快速打开文件。
里面除了病毒稳定性测试的数据,还有一张更小的纸条,藏在文件的夹层里,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核心实验室的病毒存储柜在西侧墙角,是西门子DW-86L578型低温冰柜,密码是松井的生日:。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控制盒在天花板东南角,破坏后可导致病毒泄露,但会触发警报,需提前做好撤离准备。
特高课明天上午十点会进行突击审查,主要盘问学术背景和实验细节,他们手里有你的详细履历,务必牢记。
我会在审查时以设备维护为由进去,必要时会帮你解围。
” 陆沉舟心中一凛,将纸条揉碎,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纸浆的涩味在舌尖蔓延,让他愈发清醒。
特高课的突击审查来得这么快,显然是对他的身份还存在怀疑。
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将“江哲”的履历和学术知识再巩固一遍,不能留下任何破绽。
他将文件放在书桌上,开始逐字逐句地背诵“江哲”的履历:1910年出生于北平,1928年考入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1937年进入慕尼黑大学细菌学实验室工作,师从着名细菌学家科赫教授,发表过《鼠疫杆菌培养优化研究》《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分析》等五篇论文……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人名、每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他都要烂熟于心。
同时,他还在脑海里模拟可能被问到的实验细节:鼠疫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霍乱弧菌的菌落形态、培养基的配方比例、离心分离的转速和时间……这些专业知识他虽然是临时抱佛脚,但在根据地老教授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核心要点,足以应对非专业人士的盘问。
夜深了,北平城的灯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陆沉舟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他的右手放在枕头下,握着那枚从西山靶场带回来的鹅卵石,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铁屑痕迹。
这枚鹅卵石,是他在兵工署潜伏的见证,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他想起了老面倒在食堂血泊里的身影,想起了西山靶场的惊天巨响,想起了根据地同志们期盼的眼神——这些画面,像火焰一样在他心中燃烧,让他忘记了疲惫和恐惧。
他的目光落在天花板的监控摄像头上,镜头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红光,像一只窥视的眼睛。
他知道,接下来的潜伏之路,比兵工署更加危险。
这里没有机床的轰鸣声作为掩护,没有老面那样的联络人在身边默默支持,只有无处不在的监控和试探,还有无形的细菌病毒威胁。
但他无所畏惧,他是夜隼,是潜伏在敌人心脏的利刃,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他都必须勇往直前。
窗外的月光渐渐明亮,照亮了宿舍内的一切。
陆沉舟闭上眼睛,养精蓄锐,等待着明天的挑战。
他知道,一场新的生死较量,已经在黎明的曙光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他,必须赢。
喜欢潜伏:狼凶请大家收藏:()潜伏:狼凶
他快速从中山装的衣领里掏出微型解毒剂,这是一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玻璃管,里面装着淡黄色的液体,是根据地特制的广谱解毒剂,能缓解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的毒性。
他将解毒剂藏在洗手池下方的管道缝隙里,用一块松动的瓷砖盖住,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来。
接着,他从行李箱的夹层里拿出加密电报机的零件。
这些零件被分成了三部分,分别藏在三本专业书籍的书页中。
他快速将零件组装起来:电池藏在钢笔笔杆里,收发报机芯片藏在实验记录本的封底,天线则是一根细如发丝的铜丝,缠在窗帘杆上。
组装好的电报机只有巴掌大小,放在手掌心几乎看不见。
他戴上耳机,调整着频率。
耳机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过了大约一分钟,终于出现了根据地的呼叫信号。
“夜隼呼叫雄鹰,已成功进入‘黑太阳’研究所,与‘寒梅’接头成功。
目前研究所已完成鼠疫、霍乱病毒武器化,预计两个月后批量生产。
核心实验室需指纹和密码双重验证,病毒存储位置暂未确认。
请求指示。
”陆沉舟的手指在电报键上快速敲击着,每一个字符都精准无误,敲击的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没有发出多余的声响。
“雄鹰收到。
命令你:第一,三天内获取核心实验室详细布局和病毒存储位置;第二,与‘寒梅’密切配合,寻找破坏研发设备的机会,优先破坏低温冰柜和培养基制备设备;第三,密切关注日军批量生产计划,及时传递生产线位置和守卫情况。
注意安全,特高课可能会进行突击审查,务必做好应对准备。
” 陆沉舟回复“明白”后,立刻拆除电报机,将零件重新藏回书籍和钢笔中。
他走出卫生间,坐在书桌前,翻看松井健一给的研究进度报告,实则在脑海里梳理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获取核心情报,否则一旦日军的细菌弹批量生产,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宿舍门被敲响了。
“江先生,松井博士让我给你送一份补充资料。
”是苏晚的声音,清冷而平静。
陆沉舟心中一动,起身打开门。
苏晚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眼神快速扫过宿舍内的环境,在监控摄像头的位置停顿了一下,然后将文件递给她:“这是博士让我转交的,关于病毒稳定性测试的详细数据,你明天进实验室可能会用到。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沉舟接过文件,指尖故意碰了碰她的手指,同时用极低的声音说道:“谢谢苏小姐,麻烦你跑一趟。
实验室的低温冰柜型号是什么?我明天想提前了解一下操作流程。
”他故意提到低温冰柜,试探病毒的存储位置。
苏晚的眼神没有变化,声音依旧清冷:“是德国进口的西门子低温冰柜,型号是DW-86L578,操作流程很简单,明天我带你熟悉。
”她说完,转身就要走。
“等等。
”陆沉舟叫住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德语-日语词典》,“我日语不太好,有些专业术语不太明白,以后可能要经常请教你。
”他翻开词典,里面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需要解毒剂吗?”——这是他担心苏晚在实验室里遇到危险,特意准备的询问。
苏晚的目光落在词典上,飞快地扫了一眼纸条,然后摇摇头:“不用客气,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说完,她转身离开了,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
陆沉舟关上门,快速打开文件。
里面除了病毒稳定性测试的数据,还有一张更小的纸条,藏在文件的夹层里,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核心实验室的病毒存储柜在西侧墙角,是西门子DW-86L578型低温冰柜,密码是松井的生日:。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控制盒在天花板东南角,破坏后可导致病毒泄露,但会触发警报,需提前做好撤离准备。
特高课明天上午十点会进行突击审查,主要盘问学术背景和实验细节,他们手里有你的详细履历,务必牢记。
我会在审查时以设备维护为由进去,必要时会帮你解围。
” 陆沉舟心中一凛,将纸条揉碎,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纸浆的涩味在舌尖蔓延,让他愈发清醒。
特高课的突击审查来得这么快,显然是对他的身份还存在怀疑。
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将“江哲”的履历和学术知识再巩固一遍,不能留下任何破绽。
他将文件放在书桌上,开始逐字逐句地背诵“江哲”的履历:1910年出生于北平,1928年考入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1937年进入慕尼黑大学细菌学实验室工作,师从着名细菌学家科赫教授,发表过《鼠疫杆菌培养优化研究》《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分析》等五篇论文……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人名、每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他都要烂熟于心。
同时,他还在脑海里模拟可能被问到的实验细节:鼠疫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霍乱弧菌的菌落形态、培养基的配方比例、离心分离的转速和时间……这些专业知识他虽然是临时抱佛脚,但在根据地老教授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核心要点,足以应对非专业人士的盘问。
夜深了,北平城的灯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陆沉舟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他的右手放在枕头下,握着那枚从西山靶场带回来的鹅卵石,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铁屑痕迹。
这枚鹅卵石,是他在兵工署潜伏的见证,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他想起了老面倒在食堂血泊里的身影,想起了西山靶场的惊天巨响,想起了根据地同志们期盼的眼神——这些画面,像火焰一样在他心中燃烧,让他忘记了疲惫和恐惧。
他的目光落在天花板的监控摄像头上,镜头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红光,像一只窥视的眼睛。
他知道,接下来的潜伏之路,比兵工署更加危险。
这里没有机床的轰鸣声作为掩护,没有老面那样的联络人在身边默默支持,只有无处不在的监控和试探,还有无形的细菌病毒威胁。
但他无所畏惧,他是夜隼,是潜伏在敌人心脏的利刃,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他都必须勇往直前。
窗外的月光渐渐明亮,照亮了宿舍内的一切。
陆沉舟闭上眼睛,养精蓄锐,等待着明天的挑战。
他知道,一场新的生死较量,已经在黎明的曙光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他,必须赢。
喜欢潜伏:狼凶请大家收藏:()潜伏:狼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