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琉璃厂的考校

关灯
眼皮微不可察地跳了一下。

     苏明月放下茶盏,瓷底与紫檀茶海相触,发出一声极轻的“咔”响。

     “哦?怎么个特别法?”她声音依旧平稳。

     张一清收回手,语气平静:“说不上来,就是感觉它‘沉’。

    不是重量的沉,是那种……时间的沉淀感。

    而且——” 他故意拖长了音调,目光直视苏明月:“它给我的感觉不太舒服,像是有故事的东西。

    ” 这番话说得模棱两可,既点出了梅瓶的特殊,又没暴露自己能感知到暗金煞气的秘密。

     苏明月与冯掌柜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目光中蕴含的信息,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有意思。

    ”苏明月唇角微扬,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张同学的‘感觉’确实很准。

    ” 她转向李思远:“李学弟怎么看?” 李思远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专业:“玉壶春瓶是真品,宣德年间的官窑器,胎釉结合处有典型的火石红,青花发色沉稳,缠枝莲纹笔触流畅自然。

    ” “天球瓶是仿品,而且是近年新仿。

    青料过于艳丽,龙纹的爪子画法有误,底足的修坯方式,也不符合明代特征。

    ” 他顿了顿,看向那件梅瓶,眉头微蹙:“这件……我看不太准。

    釉面老化自然,青料下沉程度,符合明代特征,但画工过于简单,不像是官窑器。

    可能是民窑的实用器,保存状态不太好。

    ” 苏明月轻轻颔首,目光扫过其他几位社员。

    那几名学生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含糊其辞地附和前两人的观点。

     王富贵更是抓耳挠腮,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些古董一窍不通。

     “冯掌柜,揭晓答案吧。

    ”苏明月淡淡道。

     冯掌柜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正如这两位同学所说,玉壶春瓶是宣德真品,天球瓶是现代高仿。

    至于这件梅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一清一眼:“确实是明代民窑器,但来历特殊。

    三十年前出土于江西一处古战场遗址,同批出土的器物,大多带有兵器砍凿痕迹。

    这件梅瓶当时装着一坛骨灰。

    ” 茶室内顿时一片寂静。

     王富贵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退后半步。

     “骨灰?”林小雨脸色发白,“那、那不就是……” “冥器。

    ”苏明月冷静地接话,目光却一直盯着张一清,“张同学,你说感觉它‘不舒服’,是因为这个吧?” 张一清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可能吧,乡下人迷信。

    ” 苏明月站起身,裙摆如水般垂落:“今天的鉴宝就到这里。

    接下来时间自由活动,琉璃厂西街地摊众多,鱼龙混杂,正是练习眼力、锻炼胆识的好去处。

    你们可以结伴去逛逛,多看,多问,少买。

    记住,十摊九假,莫要轻易出手。

    一个小时后,在街口牌坊下集合。

    ” “是,学姐。

    ”众人齐声应道,气氛明显轻松了不少,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尤其是王富贵。

     众人鱼贯而出,一路欢声笑语,摩拳擦掌地向西街走去。

     琉璃厂西街的景象,与东街截然不同。

    这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如同一个巨大的露天集市。

     青石板路两侧,密密麻麻地铺着各色地摊,旧书字画、铜钱玉器、陶瓷瓦罐、木雕石刻……琳琅满目,却又真假难辨,尘土气息混合着各种难以名状的味道扑面而来。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真假难辨的“祖传”故事此起彼伏,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与浮躁。

     到了这里,社员们一下分散开来,各自去寻找感兴趣的物件。

     王富贵蹲在一个满是铜钱的地摊前,拿着放大镜装模作样地看着,嘴里还跟摊主胡侃:“老板,你这康熙通宝背面咋没字呢?别是上周的吧?” 李思远则在一个旧书摊前驻足,手指在一堆泛黄的线装书上轻轻拂过,眼神专注而平静,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张一清目光沉静地扫过这片鱼龙混杂的喧嚣之地,随即迈步融入人流之中。

     喜欢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请大家收藏:()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