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巧妙交锋,大道至简

关灯
方法笨得很。

    一是‘看气’,看它整体的‘精神头’。

    真品哪怕残了破了,那股子‘劲’还在,仿品做得再好,眼神是‘死’的,或者‘贼光’太盛。

    二是‘听音’。

    ” 他拿起仿品,用指甲盖在边缘不显眼处轻轻一弹,发出一声略显清脆短促的“叮”声。

     “声音太亮,太脆,像敲新铁皮。

    ” 他又走到讲台边,征得孙教授同意后,同样在真品残片边缘极轻微地一弹。

     “嗡……” 一声低沉、浑厚、带着明显余韵的颤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响起,仿佛带着铜锈的回响。

     “真家伙,声音是闷的,沉的,能‘嗡’进耳朵里,久久不散。

    因为它的‘芯’是老的,是实的。

    ” 张一清解释道。

     这“听音”之法,实则是真气感应器物内部结构、致密度以及岁月侵蚀形成的微妙空隙后,在听觉上的外显。

     普通人未必能听出太大差别,但在场对古玩有经验的人,结合他之前的描述,心中已有了更清晰的对比。

     “三是‘摸骨’。

    ” 张一清放下残片,“不是摸形状,是摸它的‘脾气’。

    真品的锈,摸上去是‘润’的,不是光滑,是那种……沙沙的,带着点涩,但又有韧性的感觉,像老树的皮。

    仿品的锈,要么太‘浮’,摸上去掉粉,要么太‘硬’,像刷了一层胶,死板板的。

    ” 他摊了摊手:“至于沁色、包浆这些更细的,孙教授和各位行家讲得比我透彻百倍。

    我这土法子,说到底,就是乡下人看牲口看多了,看物件也带点‘相面’的意思,看它顺不顺眼,听它声音对不对路,摸它骨子老不老成。

    笨是笨了点,有时候……还挺管用。

    ” 他这番话说得朴实无华,甚至带点自嘲的“土气”,却将玉虚真气的感知能力,巧妙包装在“相面”、“听音”、“摸骨”这些看似粗陋实则蕴含生活智慧的方法里。

     既回答了苏明月的问题,又没有泄露任何不该泄露的东西,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教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少学生看向张一清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单纯的看热闹,而是多了几分“原来如此”的恍然,以及“有点意思”的认同。

     孙教授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的笑意:“好!好一个‘看气’、‘听音’、‘摸骨’!小张同学,你这哪里是土法子,这是将器物拟人化,将历史沧桑感化作了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啊!” 苏明月看着张一清,脸上的笑容终于真切了几分,少了些探究,多了些佩服和更深的好奇。

     她优雅地欠身:“受教了,张同学。

    看来是我之前狭隘了。

    你这‘土法子’,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向你请教。

    ” 她特意用了“请教”二字,姿态放得很低。

     张一清微微颔首:“学姐言重了,互相学习。

    ” 一场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的语言交锋,在张一清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的回答中落下帷幕。

     他不仅化解了苏明月的试探,更在孙教授和古玩社众人心中,树立起了一个“身怀独特鉴宝智慧”的可靠形象。

     走出老教学楼,李思远推了推眼镜,难得地开起了玩笑:“‘相面’、‘听音’、‘摸骨’……一清,你这土法子,快赶上老中医悬丝诊脉了。

    ” 张一清微微一笑,没有作答,岔开话题道:“楚大美女今晚过生日,不是邀请了我们宿舍吗?有没有准备好生日礼物?” 李思远点了点头,“准备好了,你呢?” “我也准备好了,”张一清顿了顿,“但今晚我还要去家教,不能跟你们一起去,你们帮我把生日礼物给楚嫣然,然后说声抱歉。

    ” 两人边走边说,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摇曳拉长。

     喜欢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请大家收藏:()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