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荒造田实在急不得。

    程昱禀报, 连年战乱导致屯田军半数田地荒废逾年,耕作极为迟缓。

     曹操环视众人:诸位有何良策? 众人面面相觑。

     农事本非他们所长。

     特别是农具器械之事。

     见天色已晚,曹操道:今日暂且议到这里,诸位回去再想想办法。

     众人告退后,恰逢曹昂前来。

     子昂来了!曹操立即打起精神, 听说你们去叶先生处听课了?今日又学到什么新奇学问? 曹昂回禀:父亲,今日我等初访鄄城学堂,聆听叶先生教诲。

     没想到竟有两件意外收获,绝对出乎父亲预料! 哦? 去叶辉那里听课了? 曹操正襟危坐,目露好奇:说来听听,是何收获? 莫非叶辉又研制出什么新奇美食? 念头刚起,便觉口舌生津。

     “父亲,师傅觉得我们用的直犁不好用,自己动手做了个新式犁具。

    还没完工,不过等做成了,翻地速度能快好几倍,耕得还能比原来深三四寸。

    ”曹昂仔细汇报着这一整天跟着师傅做木工的事。

     曹操霍然起身。

     “此话当真?” 他喉结上下滚动。

     犁啊,这可是关乎千家万户吃饭的家伙。

     能快几倍,还能耕得更深。

     既省工夫,又能让庄稼扎根更深。

     这样的好东西,竟然快要问世了! 刚才军师们还在为春耕发愁,转眼就有眉目了。

     曹操激动得手指微颤。

     “父亲,我们亲手帮着制作的,哪能有假!”曹昂认真道: “师傅边做边教,不光教我们做犁,连犁的演变过程和原理都讲透了。

     孩儿打算回房后就把要点记下来,好教工匠们照着打造。

    ” 曹操连连点头,欣慰地拍着儿子肩膀:“好好好,还是我儿机灵,正该如此!” “对了,你刚才说还有件好事,是什么?”曹操很快冷静下来。

     曹昂答道:“父亲,师傅看我们学得认真,又拿出一种叫玉米的新种子。

    听说亩产能有千斤以上! 不怕干旱好存放,人畜都能吃,还特别养人!” 说着他摊开紧握的掌心,金灿灿的玉米粒滚了出来,像一粒粒小金子般耀眼。

     “亩产千斤!”曹操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虽然比不上土豆的产量,但他深知粮食品种的重要性。

     光是土豆虽然管饱,可总不能顿顿都吃。

     要是能搭配其他粮食,对身体更好。

     到底出身官宦世家,曹操想得更长远。

     一味追求高产并非上策。

     若百姓常年只吃土豆,体质迟早要出问题。

     “这玉米虽说产量稍逊,可也是宝贝!”曹操接过玉米粒细细端详。

     发现颗粒坚硬,确实耐储存。

     “好!耐存耐放,经年不坏,正适合备战备荒。

    ” “这种作物何时下种?何时收获?” 曹昂答道:“回父亲,叶师傅说春夏播种,夏末秋初就能收。

    ” 眼下正是播种时节,待至夏末即可收获。

     一年仅得一季,着实可惜。

     若能如土豆般一年两熟该多好。

     曹操沉吟道:土豆可作救荒之用,保百姓温饱;玉米则宜储存,可改善膳食! 待日后百姓丰衣足食,土豆只种秋冬一季,春夏专种玉米,岂不正合适? 曹昂颔首道:父亲高见,玉米与土豆错季而植,互不耽搁。

     叶先生曾言,玉米抗旱,可植于田埂;良田引水灌溉,可种五谷。

    因地制宜,方为上策。

     次日清晨! 荀彧、陈宫、程昱、荀攸等人齐聚府中,继续商议昨日未决之事。

     喜欢三国:我在三国支教请大家收藏:()三国:我在三国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