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诸位献策各有道理,只是或急或缓。

     纵然良策,亦未必最利我军。

     此言一出,满座肃然。

     有人自恃高明,有人滥竽充数,亦或暗藏祸心。

     且容我整合诸君所长。

    戏志才指向地图,盟军应分兵三路:袁本初驻孟津,袁公路入武关,余部据守要隘。

     深沟高垒,虚张声势,三月内西凉军必乱。

     众人叹服之际,陈渡暗自冷笑。

     曹操沉吟良久,采纳了戏志才的方略。

     诸侯若照此计行事,铲除董卓易如反掌。

    更紧要的是,此举既让我首倡义兵,又献上奇谋,他日青史留名指日可待。

     曹操此刻忠于汉室确为实情,但若说他毫无私心,全然赤诚,未免虚妄。

    孰能无欲?不过是大公无私,抑或私欲熏心之分。

    现下的曹操,显然公义远胜私心。

     议毕,他当即定夺,众人施礼告退。

     陈渡缓缓起身,落在最后。

    直到此刻,曹操方真正留意到这位沉默的年轻人。

     太阿乃秦王佩剑,陈渡,陈太阿,恰似一柄隐于暗处的染血利器。

    眼下陈渡沉静不语,倒与名号相称,却不知是否藏有惊世之才? 太阿为何缄默?可有高见,但说无妨。

    曹操含笑相询。

    既为蔡邕之婿,便是自家子侄,该给的机遇自不会少。

     众人闻声驻足,目光齐聚陈渡。

     被点名的陈渡转身行礼。

    他长时静默非无谋略,亦非故作深沉:一则尚未揣透曹操性情,二来未掂清幕僚分量,最关键的是—— 【在其位,谋其政;非其职,不妄言】 初来乍到,他心知曹操并未真当他是谋臣。

    既无职守,亦未托付实务,此刻最该做的便是谨守本分。

    当然,这话还有另一层深意:若曹操当真垂询,他必能献上良策。

     他确信,只要能在曹操这等枭雄麾下切实贯彻这些原则。

     顶尖谋士之列,定有他的位置。

     陈渡信心十足,要在曹操麾下争得一席之地。

     这并非仅因他怀揣金手指。

     也非仅凭穿越者对天下大势的未卜先知; 更非仅靠超越时代两千年的庞杂学识,以及纸上谈兵的政治军事见解; 最关键的是—— 他有一位**岳丈。

     他甚至开始盘算,是否要将曹操也变成岳父。

     软饭着实美味。

     不过古人云:“吃软饭不丢人,硬吃软饭才是真本事。

    ” 经过半日接触,陈渡已摸清曹操的脾性。

     他知晓曹操青睐何种人,爱听什么话。

     也洞悉曹操对这群幕僚的真实态度。

     当下他果断决定—— 必须反客为主,让曹操有求于己。

     兵法有言: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

     谋略之道,亦是如此。

     他要让曹操对自己产生需求。

     他整衣正色,拱手道: “既然主公开口,我便直言了。

     “方才戏志才所言联合之策,确属上计。

     “若诸侯依计而行,诛灭董卓指日可待。

     “可难处在于,如何让袁绍等诸侯听从? “若今日议政止步于此—— “在我看来,诸位不过徒占其位而已。

    ” 陈渡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陈渡向来不谙圆滑世故。

     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他不在意无关者的想法,更不会与这些封建权贵共情。

     广交朋友在多数时候是好事。

     但对他而言,在这个命如草芥的乱世,绝非明智之举。

     “狂妄小儿!” 当即有人怒形于色,更有人破口大骂。

     亦有数人窃窃私语。

     “何谓徒占其位?” 这倒怨不得他们无知,因这典故出自《汉书》。

     当世能阅《汉书》者本就不多,用此语者自然更少。

     “就是说咱们占着官位不做事,出自司马迁的谤书《史记》。

    ” “原来如此……” “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