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灯
智勇双全,心怀汉室。

    虽出身阉宦之家,但自己何尝不是娶了宦官之女? 此人缺点恰恰是成事的要件:过刚易折,却死不旋踵。

     更关键的是,比起袁绍…曹操帐下尚无谋主。

     反观袁绍——既要平衡颍川、南阳、河北三派,又试图互相牵制。

     荀彧摩挲着断笔,暗叹:这优柔寡断,终将致命。

     若要各方均沾利益,势必引发派系倾轧。

     宽厚寡断,多谋难决,此乃荀彧对袁绍的定论。

     然他深知,此非袁绍本性使然。

     实乃袁绍欲平衡各方势力,必然导致的局面。

     颍川乃韩国旧土,韩非子诞生于此,法家霸道之学在此生根发芽。

     韩非师承荀子。

     李斯亦师从荀子。

     荀子有言:人性本恶,故需法度匡正。

     荀彧家学渊源,承袭荀子门风。

     其所修习,正是表里不一之术——外示儒雅,内藏法度;表面仁政,实则霸权。

     乱世须行霸道。

     乱世当施严刑。

     乱世宜用权臣。

     诸子百家争鸣不已,致使政令难归一统。

     袁绍欲做乱世救主,所需非百家争鸣。

     其需商鞅之才,李斯之能。

     自己这所谓的王佐之才,在袁绍帐下既难为商鞅,亦难成李斯。

     既已失守汜水,董卓定会提前迁都长安。

     盟军攻破虎牢关之日,想必为期不远。

     不知曹孟德还能否有令吾惊艳之举。

     今夜当往谒曹操。

     或许,便不再归来。

     汝当好生辅佐袁绍。

     荀谌恭声应答。

     良久沉默。

     兄长之意,是永不再返...... ...... 暮色苍茫。

     酸枣中军营帐。

     两骑于联军辕门外下马,疾步趋往中军大帐。

     帐内诸侯推杯换盏。

     虽探马未归,众人却不得不信,汜水关确已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所述太过详实,断无虚构之理自取其辱。

     众人或真或假地向曹操敬酒致意。

     依孟德所言,攻克汜水全仗身后这位少年谋士? 袁绍听罢曹操叙述,目光频频投向其后。

     他已隐约猜出,曹操口中的军师祭酒,正是身后这位年轻人。

     那少年初入军帐时,便已引人注目。

     名士**,姿容俊朗乃必备之质。

     此人眉目如画,英气内蕴, 纵不愿承认,较之己当年风采,恐犹有过之。

     曹操颔首:正是。

     在座不少诸侯的目光早在袁绍开口前就已聚焦在陈渡身上,暗自打量多时。

    听闻为曹操献计夺关者竟是此人时,众人难掩讶异。

     席间暗流涌动,诸侯们交头接耳,揣测这是哪家贵胄子弟,竟如此不识时务与阉宦之后为伍。

     陈留陈渡,字太阿。

     青年拱手行礼,声线沉稳有度。

     可是己吾陈咸公族孙?袁绍企图攀扯同乡之谊。

     见对方含笑否认,又不死心追问:莫非浚仪陈修公族侄? 待再度遭否,这位四世三公的贵公子顿时语塞。

     莫非己吾陈伯壹族人?张邈忍不住插言。

     陈渡从容摇首:寒门孤士罢了。

    先祖曾任圉县宁陵尉,先父不过小小县吏。

     袁绍当即眉头大皱,兴致阑珊。

    张邈轻叹一声,目露惋惜。

     席间敬酒之风顿改,先前赞颂夺关妙计的溢美之词,此刻听来分外勉强。

    那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谋,仿佛随着自报家门变得粗鄙不堪。

     我道是谁,原是破落户。

    袁术在角落与公孙瓒窃语,这般下作手段,也配... 话音未落,探马疾步入帐: 报!汜水关确已易帜,城头尽是孙、曹旌旗! 满座诸侯神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