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甬道风铃与武氏守陵人的秘辛
关灯
小
中
大
甬道里的风带着清冽的香气,不是沉水香,也不是松涛味,倒像极了长安城里流行的蔷薇露。
风铃的声音从深处传来,叮铃铃、叮铃铃,衬得这地下空间愈发幽静,反而让人心里发紧——在这千年古墓里,哪来的风铃? 陈默握紧匕首,刀柄的龙纹微微发烫,像是在预警。
他侧耳听着风铃的节奏,三短一长,间隔均匀,绝不是自然风吹动的杂乱声,更像是某种信号。
“跟紧我,别碰任何东西。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温热的气息拂过林夏的耳畔,让她莫名安定下来。
林夏将昆仑密钥贴在掌心,蓝光透过指缝漏出来,照亮了甬道两侧的壁画。
这些壁画与秦陵的古朴不同,线条流畅华丽,画的是武则天登基、封禅泰山的场景,甚至有她与狄仁杰讨论朝政的画面,细节生动得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壁上走下来。
“你看这里。
”林夏停在一幅壁画前,画上的武则天正抚摸一块黑色的石头,石头周围环绕着蓝光,与他们见过的陨石碎片一模一样,“她果然知道陨石的存在!”画的角落还有一行小字:“天授二年,得玄石于梁山,以凤火炼之,镇于地宫。
” “天授二年是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
”陈默补充道,“她把陨石碎片当成了自己的‘受命于天’的信物,既利用它的能量巩固统治,又用凤火淬炼来压制它的凶性,倒是和秦始皇的思路不谋而合。
” 风铃声突然变了节奏,变成急促的连响,像是在催促,又像是警告。
甬道尽头的光亮越来越强,隐约能看到一个人影站在光晕里,穿着唐代的高腰襦裙,裙摆上绣着金色的凤凰,正是刚才在石门后看到的身影。
“是……是幻觉吗?”林夏的心跳得飞快,她想起守陵老人说的瘴气,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不像。
”陈默的匕首红光闪烁,“她身上有能量反应,和秦陵的芈氏很像,但更强烈。
” 走近了才发现,那身影并非真人,而是一尊等身的玉像。
玉像的面容与史书记载的武则天极为相似,眉如远山,目含星辉,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真的在凝视着他们。
玉像的手里捧着一个水晶瓶,瓶中插着一支风干的蔷薇,风铃的声音正是从蔷薇花瓣间传来——原来花瓣里藏着细小的金属铃片,被气流吹动便会作响。
“这玉像的材质是和田羊脂玉,在唐代比黄金还珍贵。
”林夏凑近观察,发现玉像的脖颈处戴着一块凤纹玉佩,与他们在松林里找到的那块一模一样,“她也是守陵人?”
风铃的声音从深处传来,叮铃铃、叮铃铃,衬得这地下空间愈发幽静,反而让人心里发紧——在这千年古墓里,哪来的风铃? 陈默握紧匕首,刀柄的龙纹微微发烫,像是在预警。
他侧耳听着风铃的节奏,三短一长,间隔均匀,绝不是自然风吹动的杂乱声,更像是某种信号。
“跟紧我,别碰任何东西。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温热的气息拂过林夏的耳畔,让她莫名安定下来。
林夏将昆仑密钥贴在掌心,蓝光透过指缝漏出来,照亮了甬道两侧的壁画。
这些壁画与秦陵的古朴不同,线条流畅华丽,画的是武则天登基、封禅泰山的场景,甚至有她与狄仁杰讨论朝政的画面,细节生动得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壁上走下来。
“你看这里。
”林夏停在一幅壁画前,画上的武则天正抚摸一块黑色的石头,石头周围环绕着蓝光,与他们见过的陨石碎片一模一样,“她果然知道陨石的存在!”画的角落还有一行小字:“天授二年,得玄石于梁山,以凤火炼之,镇于地宫。
” “天授二年是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
”陈默补充道,“她把陨石碎片当成了自己的‘受命于天’的信物,既利用它的能量巩固统治,又用凤火淬炼来压制它的凶性,倒是和秦始皇的思路不谋而合。
” 风铃声突然变了节奏,变成急促的连响,像是在催促,又像是警告。
甬道尽头的光亮越来越强,隐约能看到一个人影站在光晕里,穿着唐代的高腰襦裙,裙摆上绣着金色的凤凰,正是刚才在石门后看到的身影。
“是……是幻觉吗?”林夏的心跳得飞快,她想起守陵老人说的瘴气,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不像。
”陈默的匕首红光闪烁,“她身上有能量反应,和秦陵的芈氏很像,但更强烈。
” 走近了才发现,那身影并非真人,而是一尊等身的玉像。
玉像的面容与史书记载的武则天极为相似,眉如远山,目含星辉,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真的在凝视着他们。
玉像的手里捧着一个水晶瓶,瓶中插着一支风干的蔷薇,风铃的声音正是从蔷薇花瓣间传来——原来花瓣里藏着细小的金属铃片,被气流吹动便会作响。
“这玉像的材质是和田羊脂玉,在唐代比黄金还珍贵。
”林夏凑近观察,发现玉像的脖颈处戴着一块凤纹玉佩,与他们在松林里找到的那块一模一样,“她也是守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