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生变(潘柳儿尾声)……
关灯
小
中
大
低了脑袋,痛楚地抱住头,“我也不想为此纠缠,他诚心求我原谅,向我赌咒发誓此生绝不再犯,我知道他是个好人,绝非故意惹我伤心。
可我实在没办法……我好像,再也没办法毫无芥蒂的面对他了。
甚至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没办法再说服自己相信……二嫂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能不能教教我,我到底该如何……?” 嬉闹的人群就在左近,欢声笑语掩盖住许氏孤绝的忧伤,祝琰不知该如何劝,她能做的只有紧紧地拥着怀里痛楚不堪的姑娘。
她心底生出几许柔软的枝芽,在冬日最后一缕余晖中,茂盛开花,她不知为何,会怀有这样一丝期冀。
她想守住眼前的一切,守住身边所有的人。
用她可笑而坚持的一点义气,为他们遮蔽阴雨。
正月初七的晚上,祝琰带着玉轩洛平等人出了一趟门。
南棠里小院东边偏房里,潘柳儿得了信,苍白的脸上露出几分惊喜之色,抬手拢了拢头发,急忙催促着身边的人,“快,小芬,扶我过去。
” 几日没进水米,终日靠着大夫开的汤药维持,她虚弱得一阵风都能吹得倒。
小厅里祝琰坐在位上,端着茶盏轻嗅那茶香,无声地等着来人。
潘柳儿一进门就扑跪下去,泪水涟涟地道:“求奶奶赏奴一条活路。
” 祝琰抬抬手,示意左右将人扶起,“你不曾承我的恩,我自然也不占便宜受你的理,潘姑娘请坐。
” 潘柳儿不安地坐下去,漂亮的杏仁眼左右顾盼,不安地望着屋里站着的几个仆婢。
“潘姑娘放心,”祝琰抿了口茶,淡淡地抬起眼,“今日过来,绝无强逼姑娘屈从之意。
我还是那句问话,潘姑娘想要什么价码。
” 潘柳儿眼底渗出几分屈辱的泪意,“夫人这样说,是将我当成什么人?我知道我出身微贱,夫人心底瞧不起我,可出身风尘受人欺凌,这条路,并不是我自己选的啊,我……” “潘姑娘。
”祝琰开口,打断了她的低泣,“潘姑娘身世可怜,我很同情,但此并非三爷铸成,更与我无干。
姑娘这腔委屈,该向铸成姑娘身世可怜的人去追诉声讨,而非向我。
据我所知,我家三爷,有份救助姑娘出水火,让姑娘脱离樊笼,得以恢复自由自身。
按俗常来讲,这算是一份恩情,姑娘可认?” 她面容微冷,在听对方诉苦之时,眼底半分怜悯都不曾有,这令潘柳儿有一丝慌乱失神,艰难听完她后面所言,潘柳儿勉强点了点头,“是,三爷恩情,柳儿愿舍余生想报,故而……” 祝琰笑了下,“姑娘既领受这份恩慈,所言所行,却处处恩将仇报,我不愿以歹心推判姑娘为人,却也实在无法理解。
姑娘不必急着驳斥,姑娘做过什么,咱们彼此都明白,官府里关着的那些山匪画押的供状,还摆在府衙案头,姑娘没被牵涉进去,并非姑娘聪慧机敏,而是三爷存了善念,不愿姑娘才出火坑,又入牢狱,自己费心费力救活的人,不想亲手再推回万劫不复之地。
” “姑娘所说的报恩,如果指的便是这个,想必这世上,无人消受得起。
” “这些时日,姑娘住在这儿,想必也想了许多,我希望姑娘能明白自己眼前的处境。
我不是男人,对姑娘没有那种怜香惜玉的心思。
如果姑娘冥顽不灵,执迷不悟,那对不住,想来这间小院,就是姑娘余生归处。
” 潘柳儿听得脸色发白,抬起泪眼怔怔望着祝琰。
“姑娘觉着我凶蛮无礼也罢,觉着我仗势欺人也好,姑娘既然想入三爷后宅,难道不曾料想过如今?” 祝琰说罢,缓缓站直了身,梦月忙递手腕过来,搀扶着她朝外走。
潘柳儿从椅上滑跪下去,重重扑在地上叩首,“夫人,您难道就忍心……” 祝琰回头,冷笑道:“我忍心不忍心,姑娘只管慢慢瞧。
” 言罢,跨出门槛,扶着梦月的手去得远了。
** 是夜,洛平进了一趟内院。
“奶奶,那潘氏说,她想通了,愿意承奶奶的情,领五百两银回她家乡银洲。
听说她家里还有人,有两个兄弟在码头做糖水生意。
” 祝琰坐在炕前跟管事婆子对账,闻言只是摆摆手。
宋泽之沾惹的这段桃花,便此掐断,再没了下文。
又一日许氏进来,同祝琰商议,“……想把婚期再退后一段时日,只是怕长辈们不肯。
” 残冬的阳光洒在炕几上,瞧着和煦,却半点不觉温暖。
祝琰握着许氏的手,朝她点点头,“你若是想好了,我尽量帮你向母亲提一提。
许夫人那边,你慢慢劝。
成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我支持你,慎重思量。
泽之年轻不定性,也该学着怎么做个成熟的男人。
” 只是还未等祝琰同嘉武侯夫人说起此事,京里就发生了一场变故。
——上元节前夕,皇城在静谧安和中陷入沉眠。
一道璨亮的火光划破夜幕,沉寂多月的永王在上元宫宴前夜,公然造反逼宫。
率府兵五千,联合北方数个不知名的小族,从永安门、南定门两翼杀入,踏着残雪和血浆,直闯内廷。
----------------------- 作者有话说:不等晚上了,先发。
可我实在没办法……我好像,再也没办法毫无芥蒂的面对他了。
甚至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没办法再说服自己相信……二嫂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能不能教教我,我到底该如何……?” 嬉闹的人群就在左近,欢声笑语掩盖住许氏孤绝的忧伤,祝琰不知该如何劝,她能做的只有紧紧地拥着怀里痛楚不堪的姑娘。
她心底生出几许柔软的枝芽,在冬日最后一缕余晖中,茂盛开花,她不知为何,会怀有这样一丝期冀。
她想守住眼前的一切,守住身边所有的人。
用她可笑而坚持的一点义气,为他们遮蔽阴雨。
正月初七的晚上,祝琰带着玉轩洛平等人出了一趟门。
南棠里小院东边偏房里,潘柳儿得了信,苍白的脸上露出几分惊喜之色,抬手拢了拢头发,急忙催促着身边的人,“快,小芬,扶我过去。
” 几日没进水米,终日靠着大夫开的汤药维持,她虚弱得一阵风都能吹得倒。
小厅里祝琰坐在位上,端着茶盏轻嗅那茶香,无声地等着来人。
潘柳儿一进门就扑跪下去,泪水涟涟地道:“求奶奶赏奴一条活路。
” 祝琰抬抬手,示意左右将人扶起,“你不曾承我的恩,我自然也不占便宜受你的理,潘姑娘请坐。
” 潘柳儿不安地坐下去,漂亮的杏仁眼左右顾盼,不安地望着屋里站着的几个仆婢。
“潘姑娘放心,”祝琰抿了口茶,淡淡地抬起眼,“今日过来,绝无强逼姑娘屈从之意。
我还是那句问话,潘姑娘想要什么价码。
” 潘柳儿眼底渗出几分屈辱的泪意,“夫人这样说,是将我当成什么人?我知道我出身微贱,夫人心底瞧不起我,可出身风尘受人欺凌,这条路,并不是我自己选的啊,我……” “潘姑娘。
”祝琰开口,打断了她的低泣,“潘姑娘身世可怜,我很同情,但此并非三爷铸成,更与我无干。
姑娘这腔委屈,该向铸成姑娘身世可怜的人去追诉声讨,而非向我。
据我所知,我家三爷,有份救助姑娘出水火,让姑娘脱离樊笼,得以恢复自由自身。
按俗常来讲,这算是一份恩情,姑娘可认?” 她面容微冷,在听对方诉苦之时,眼底半分怜悯都不曾有,这令潘柳儿有一丝慌乱失神,艰难听完她后面所言,潘柳儿勉强点了点头,“是,三爷恩情,柳儿愿舍余生想报,故而……” 祝琰笑了下,“姑娘既领受这份恩慈,所言所行,却处处恩将仇报,我不愿以歹心推判姑娘为人,却也实在无法理解。
姑娘不必急着驳斥,姑娘做过什么,咱们彼此都明白,官府里关着的那些山匪画押的供状,还摆在府衙案头,姑娘没被牵涉进去,并非姑娘聪慧机敏,而是三爷存了善念,不愿姑娘才出火坑,又入牢狱,自己费心费力救活的人,不想亲手再推回万劫不复之地。
” “姑娘所说的报恩,如果指的便是这个,想必这世上,无人消受得起。
” “这些时日,姑娘住在这儿,想必也想了许多,我希望姑娘能明白自己眼前的处境。
我不是男人,对姑娘没有那种怜香惜玉的心思。
如果姑娘冥顽不灵,执迷不悟,那对不住,想来这间小院,就是姑娘余生归处。
” 潘柳儿听得脸色发白,抬起泪眼怔怔望着祝琰。
“姑娘觉着我凶蛮无礼也罢,觉着我仗势欺人也好,姑娘既然想入三爷后宅,难道不曾料想过如今?” 祝琰说罢,缓缓站直了身,梦月忙递手腕过来,搀扶着她朝外走。
潘柳儿从椅上滑跪下去,重重扑在地上叩首,“夫人,您难道就忍心……” 祝琰回头,冷笑道:“我忍心不忍心,姑娘只管慢慢瞧。
” 言罢,跨出门槛,扶着梦月的手去得远了。
** 是夜,洛平进了一趟内院。
“奶奶,那潘氏说,她想通了,愿意承奶奶的情,领五百两银回她家乡银洲。
听说她家里还有人,有两个兄弟在码头做糖水生意。
” 祝琰坐在炕前跟管事婆子对账,闻言只是摆摆手。
宋泽之沾惹的这段桃花,便此掐断,再没了下文。
又一日许氏进来,同祝琰商议,“……想把婚期再退后一段时日,只是怕长辈们不肯。
” 残冬的阳光洒在炕几上,瞧着和煦,却半点不觉温暖。
祝琰握着许氏的手,朝她点点头,“你若是想好了,我尽量帮你向母亲提一提。
许夫人那边,你慢慢劝。
成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我支持你,慎重思量。
泽之年轻不定性,也该学着怎么做个成熟的男人。
” 只是还未等祝琰同嘉武侯夫人说起此事,京里就发生了一场变故。
——上元节前夕,皇城在静谧安和中陷入沉眠。
一道璨亮的火光划破夜幕,沉寂多月的永王在上元宫宴前夜,公然造反逼宫。
率府兵五千,联合北方数个不知名的小族,从永安门、南定门两翼杀入,踏着残雪和血浆,直闯内廷。
----------------------- 作者有话说:不等晚上了,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