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宅务2
关灯
小
中
大
祝琰私下跟梦月、刘影各吩咐了几句,很容易就探出杜家的打算。
原来杜姨娘的表侄儿杜雪年前几年中了进士,打着嘉武侯亲眷名号请托留任京城,在户部钱粮司晁海倾大人麾下任吏员。
当时这差事是瞒着嘉武侯私下办的,杜家这些年背靠侯府结交了不少人脉,总有人愿意给杜家些脸面好处,以图将来从嘉武侯身上讨个回报来,再不济能在他耳朵边刷刷存在感也是好的。
去年,杜雪年在一次宴会上瞧中了晁家的大小姐晁素素,回到家中要死要活地逼着母亲向晁夫人去提亲。
奈何两家身份差别实在太大,晁海倾毕竟是个五品京官,掌管户部一司事务,手底下管着的吏目数百之众。
杜家再如何借着嘉武侯的名头给自己贴金,终究是不是正经姻亲,真出了什么岔子,嘉武侯不见得愿意出面作保。
更何况这差事本就是瞒着嘉武侯办的。
杜家自然不敢托大,妄想惊动嘉武侯府替他保媒。
要打动晁海倾,施银钱好处,怕对方也不稀罕,钱粮司本就是管钱的衙门,晁海倾又岂是那等眼皮子浅的,用银子就能使动他随意嫁女儿? 而就在不久之前,杜舅母偶然听旁人家的太太说起,晁家夫人似乎有意想替自家大儿子谋亲事。
杜太太就此留了心,旋即想到,自家小姑的亲女儿、嘉武侯府二小姐宋书晴岂不就是现成的好人选?若书晴不是杜姨娘生的,杜家如何不敢打宋家千金的主意,好巧不巧偏她托生在杜姨娘的肚子里,在杜家一众人看来,她就该为杜家出些力气。
若她能从中做成这个媒人,连结这桩喜事,不但嘉武侯府承情,晁太太瞧她能摆布得动侯府的小姐,还怕对方不肯依从吗? 这样一来,不但能跟嘉武侯府联结得更深,就连晁家也要高看杜家一眼。
这两个人家,一个是旧门贵勋,一个手握实权,杜家有他们做后盾,何愁不能鱼跃龙门,扎根京内,有番作为? 杜太太来了几回,将那晁家公子说得天上有地上无,杜姨娘一向是个没主意的,当年在闺中就软弱娇怯,一味听从兄嫂摆布,如今久居人下,更是没点长进,被嫂子哄了几回,便意动起来。
托人打听了那晁家公子的情况,虽门第比不上嘉武侯府,但在京多年,根基颇深,晁公子自己更是两榜进士,观政六部,是个有为青年。
她虽见识不多,也明白男人上进可靠才好,那些富贵人家的浪荡子,不学无术,走鸡斗狗,后宅姬妾无数,书晴这样的性格嫁过去,怕是被人锉磨个几年就毁了。
她是书晴的亲生母亲,虽身份低微,不能被女儿光明正大唤声“娘”,可她为书晴深思熟虑、百般筹谋,丝毫不比任何为人母亲的做得少。
…… 打听了来龙去脉回来,祝琰倒是有些佩服杜姨娘。
她能为了女儿终身幸福拒绝嘉武侯夫人和祝琰一次次的提议,光是这份坚持就很不容易。
如果那个晁公子当真是个好的,祝琰也乐于做个顺水人情。
可奇就奇怪在,近一年来祝琰替家里两个姑娘谋亲事,不知听多少夫人太太自荐或引荐
原来杜姨娘的表侄儿杜雪年前几年中了进士,打着嘉武侯亲眷名号请托留任京城,在户部钱粮司晁海倾大人麾下任吏员。
当时这差事是瞒着嘉武侯私下办的,杜家这些年背靠侯府结交了不少人脉,总有人愿意给杜家些脸面好处,以图将来从嘉武侯身上讨个回报来,再不济能在他耳朵边刷刷存在感也是好的。
去年,杜雪年在一次宴会上瞧中了晁家的大小姐晁素素,回到家中要死要活地逼着母亲向晁夫人去提亲。
奈何两家身份差别实在太大,晁海倾毕竟是个五品京官,掌管户部一司事务,手底下管着的吏目数百之众。
杜家再如何借着嘉武侯的名头给自己贴金,终究是不是正经姻亲,真出了什么岔子,嘉武侯不见得愿意出面作保。
更何况这差事本就是瞒着嘉武侯办的。
杜家自然不敢托大,妄想惊动嘉武侯府替他保媒。
要打动晁海倾,施银钱好处,怕对方也不稀罕,钱粮司本就是管钱的衙门,晁海倾又岂是那等眼皮子浅的,用银子就能使动他随意嫁女儿? 而就在不久之前,杜舅母偶然听旁人家的太太说起,晁家夫人似乎有意想替自家大儿子谋亲事。
杜太太就此留了心,旋即想到,自家小姑的亲女儿、嘉武侯府二小姐宋书晴岂不就是现成的好人选?若书晴不是杜姨娘生的,杜家如何不敢打宋家千金的主意,好巧不巧偏她托生在杜姨娘的肚子里,在杜家一众人看来,她就该为杜家出些力气。
若她能从中做成这个媒人,连结这桩喜事,不但嘉武侯府承情,晁太太瞧她能摆布得动侯府的小姐,还怕对方不肯依从吗? 这样一来,不但能跟嘉武侯府联结得更深,就连晁家也要高看杜家一眼。
这两个人家,一个是旧门贵勋,一个手握实权,杜家有他们做后盾,何愁不能鱼跃龙门,扎根京内,有番作为? 杜太太来了几回,将那晁家公子说得天上有地上无,杜姨娘一向是个没主意的,当年在闺中就软弱娇怯,一味听从兄嫂摆布,如今久居人下,更是没点长进,被嫂子哄了几回,便意动起来。
托人打听了那晁家公子的情况,虽门第比不上嘉武侯府,但在京多年,根基颇深,晁公子自己更是两榜进士,观政六部,是个有为青年。
她虽见识不多,也明白男人上进可靠才好,那些富贵人家的浪荡子,不学无术,走鸡斗狗,后宅姬妾无数,书晴这样的性格嫁过去,怕是被人锉磨个几年就毁了。
她是书晴的亲生母亲,虽身份低微,不能被女儿光明正大唤声“娘”,可她为书晴深思熟虑、百般筹谋,丝毫不比任何为人母亲的做得少。
…… 打听了来龙去脉回来,祝琰倒是有些佩服杜姨娘。
她能为了女儿终身幸福拒绝嘉武侯夫人和祝琰一次次的提议,光是这份坚持就很不容易。
如果那个晁公子当真是个好的,祝琰也乐于做个顺水人情。
可奇就奇怪在,近一年来祝琰替家里两个姑娘谋亲事,不知听多少夫人太太自荐或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