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调停
关灯
小
中
大
奴婢里头叫这样精致名字的少见,略问了几句,见果然不是目不识丁的寻常丫头。
也没着她改名换姓,仍准她用旧时的名字称呼。
又见她一手女红了得,便安排她替将出嫁的书晴做了几件绣活。
时日长了,又见性情也好,便擢拔上来,提了二等,涨了月例,留在身边使唤。
许氏夸了两句,又转过脸去瞧霓裳的容貌。
小姑娘十五六岁,正是鲜妍年纪,祝琰又对身边人舍得,赏的都是花红柳绿的新衣裳,瞧着喜气热闹,鲜亮娇美。
许氏叹了一声,对着衣裳上的刺绣默然不语。
祝琰知道她定是有话想说,摆摆手,命来向她请示下的嬷嬷退出去,又着梦月将屋里服侍的婢子们带到了外头。
“你如今身子重,将养身体才是要紧事。
”她抚抚许氏的手背,轻言宽慰她。
许氏扬眉瞥她,“二嫂瞧出来了?” 祝琰抿嘴笑道:“你盯着霓裳一直瞧,别说我,连霓裳自己多半都瞧出来什么来了。
” 许氏作讶然状道:“有这么明显?” 祝琰朝她推了推案几上摆着的那碗雪耳百合羹,“你想要霓裳,总不会是想她替你做绣活?” 许氏默了片刻,似乎有些挣扎,再三犹豫,方叹了口气,道:“既然嫂子瞧出来了,我也便不瞒您了。
” 她面色微微泛红,压低了声音道:“我想给泽之,安排个房里人。
” 祝琰一副了然模样,并不觉着意外,许氏的表现太明显,意图十分好猜。
只是她不明白,许氏跟宋泽之才新婚不久,怎么这么急切就安排上了通房侍妾? “可是亲家太太说什么了?”祝琰想到自己,刚有孕的那阵子,每每回门,祝太太总是催她快把雪歌梦月开了脸正式摆在房里头。
说她有孕不便,怕她留不住宋洹之的心和人,与其叫他在外头找,不如主动安排,承个贤名。
丫头是自己身边的丫头,也约束得住,不怕她们心野了翻出什么浪来。
老一辈的人,总喜欢指点小辈做“贤妇”。
当年祝琰自己是没听劝的,许氏这样的爽快性子,竟是会听长辈说教的人吗? 许氏自嘲地笑笑,饮了口茶,轻声解释道:“我嫁进来一年,如今有孕也七个来月了,我娘跟几个婶娘、舅母,是都劝过我,说泽之年轻,怕是受不住,要我张罗替他安排人。
我倒不是一味听她们的说教,只不过自己心里想,他若是身边有别的人能……也免得总是来我屋里……瞧不得他那副样子,怪讨厌的。
” 许氏成婚前说过,与其说是她原谅了宋泽之,不若说,是她主动选择与宋家宅院里的人,成为一家人。
当时祝琰还以为她说的是气话,而且婚后瞧二人蜜里调油,宋泽之日日耽在房内,恨不得时时守在许氏身边,怎么瞧,二人都不像是没感情的样子。
“你还怪他从前的事?” 那些事说大不大,却像细小的砂砾,深深埋在骨血里,不时翻折出来,磨得心口犯疼。
许氏不是不想翻过这一页,同他好好过日子,决定嫁进来那一日,她就已经下定决心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忘了,与他一并试着把日子经营好,幸福的过一生。
可是,好像有点事与愿违。
他们是经过了一段好时光,刚成婚那段日子,宋泽之总是守着她,不时从外头带回些新鲜的吃食点心小玩意儿,时时哄她开心。
可是一旦二人因为什么闹别扭,宋泽之就喜欢拿过去的事来提,说自己分明只是瞧不得可怜人受罪,好心帮了个忙,许氏就不依不饶的拿捏了他好几年,他就像个罪人一样,时时刻刻在她跟前伏低做小,根本不像个男人。
其实过去许多年来,都是宋泽之包容许氏,她性子直,有话直说不拐弯,有时确实不大给他留情面。
可那些意气之争,那些气话,和好后她再也没提过,倒是宋泽之一直忘不掉,十分介意许氏延迟婚期,害他四处跟人解释。
如今有了孩子,许氏身子不便,催他去睡书房他又不肯,非要留在她身边,就少不得有走火的时候。
宋泽之倒是肯忍耐,许氏却受不得他那副表情。
“我不想将来又给他留什么话柄,说是为了我如何如何委屈了他宋三少爷。
不如我自己痛快主动,乖乖安排个妥当人服侍他。
” 祝琰一听,就知道小两口这是又闹别扭了。
宋泽之自打出了那回事后,就没再回书院,远离了那些爱逛画舫酒楼的狐朋狗友,日子过得比从前清淡多了,在家里也受兄长和母亲的管束,不敢随意乱来。
在祝琰瞧来,宋泽之对许氏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只不过闹起性子来,两个人谁也不让谁,难免说些刺心刺耳的话。
毕竟是人家的房里事,祝琰不好多问,“你瞧上霓裳,若真想要她,我没意见,只要霓裳自个儿同意就成。
再一个——” 她转脸望向许氏,“也该问问泽之的意见啊,若是他不喜欢,霓裳又白白担了这虚名,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 许氏有些心烦意乱地推开了茶盏,“我也只是顺口一说,谁又稀罕替他安排这些糟乱事了?怎么我怀着孕不舒服,我还没委屈,倒是许多人替那个没事儿人委屈起来了,真讨厌!” 这事不过随意说了一回,过后便没再提起。
祝琰留心瞧着,也没发觉许氏去替宋泽之安排什么房里人。
多半小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又和好了。
转天祝琰就跟宋洹之商议,没说具体什么事,只说许氏害喜厉害,不容易,叫他劝着宋泽之,多担待些,尽量说些软和话,别跟她针尖对麦芒似的争高低。
没过两日,祝琰就见宋泽之没精打采的从宋洹之书房出来。
见是她,立在道边朝她行礼,“二嫂,您来找二哥?” 祝琰点点头,“天儿还早,今天没出去?” 宋泽之如今在衙门里做吏员,差事不算重,白日去点个卯做点粗略功夫,跟同僚友人们偶然出去吃个饭聚一聚,不到天黑就回了来。
今天宋洹之休沐在家,宋泽之却也是早早就出现在府里。
他耷拉着脑袋勉强笑笑,“二哥有事喊我,就跟衙门里告了假。
二嫂您忙,我先回院了。
” 瞧他脸色不好,祝琰没有多问,目送他走远了,才旋身走进宋洹之的书院。
轻巧的绣鞋踏在地毯上,极轻的脚步声。
她身边的人没跟进来,只她独一个走进了他的世界。
宋洹之坐在案前没抬头,默了一阵,待她凑近了,方捏捏眉心,道:“来了?” 平时她不常到前院来寻他,偶然过来两回,他总是很高兴,早早就过来迎着。
今儿瞧他脸色阴沉坐在那儿,一副不太想说话的模样,就知道方才在宋泽之面前,他一定发过脾气。
此刻屋里那压抑的气息还没散,一盏茶孤零零摆在桌角,周边有淋漓的水滴。
这是——拍桌子了?茶盏盖都震飞掉了。
这段时日家里忙,要为书晴书意送嫁做准备。
祝琰有些冷待了他,今儿他休沐,特地带了几样点心过来,知道他早起没用膳食,离午饭还有好一阵功夫呢。
也没着她改名换姓,仍准她用旧时的名字称呼。
又见她一手女红了得,便安排她替将出嫁的书晴做了几件绣活。
时日长了,又见性情也好,便擢拔上来,提了二等,涨了月例,留在身边使唤。
许氏夸了两句,又转过脸去瞧霓裳的容貌。
小姑娘十五六岁,正是鲜妍年纪,祝琰又对身边人舍得,赏的都是花红柳绿的新衣裳,瞧着喜气热闹,鲜亮娇美。
许氏叹了一声,对着衣裳上的刺绣默然不语。
祝琰知道她定是有话想说,摆摆手,命来向她请示下的嬷嬷退出去,又着梦月将屋里服侍的婢子们带到了外头。
“你如今身子重,将养身体才是要紧事。
”她抚抚许氏的手背,轻言宽慰她。
许氏扬眉瞥她,“二嫂瞧出来了?” 祝琰抿嘴笑道:“你盯着霓裳一直瞧,别说我,连霓裳自己多半都瞧出来什么来了。
” 许氏作讶然状道:“有这么明显?” 祝琰朝她推了推案几上摆着的那碗雪耳百合羹,“你想要霓裳,总不会是想她替你做绣活?” 许氏默了片刻,似乎有些挣扎,再三犹豫,方叹了口气,道:“既然嫂子瞧出来了,我也便不瞒您了。
” 她面色微微泛红,压低了声音道:“我想给泽之,安排个房里人。
” 祝琰一副了然模样,并不觉着意外,许氏的表现太明显,意图十分好猜。
只是她不明白,许氏跟宋泽之才新婚不久,怎么这么急切就安排上了通房侍妾? “可是亲家太太说什么了?”祝琰想到自己,刚有孕的那阵子,每每回门,祝太太总是催她快把雪歌梦月开了脸正式摆在房里头。
说她有孕不便,怕她留不住宋洹之的心和人,与其叫他在外头找,不如主动安排,承个贤名。
丫头是自己身边的丫头,也约束得住,不怕她们心野了翻出什么浪来。
老一辈的人,总喜欢指点小辈做“贤妇”。
当年祝琰自己是没听劝的,许氏这样的爽快性子,竟是会听长辈说教的人吗? 许氏自嘲地笑笑,饮了口茶,轻声解释道:“我嫁进来一年,如今有孕也七个来月了,我娘跟几个婶娘、舅母,是都劝过我,说泽之年轻,怕是受不住,要我张罗替他安排人。
我倒不是一味听她们的说教,只不过自己心里想,他若是身边有别的人能……也免得总是来我屋里……瞧不得他那副样子,怪讨厌的。
” 许氏成婚前说过,与其说是她原谅了宋泽之,不若说,是她主动选择与宋家宅院里的人,成为一家人。
当时祝琰还以为她说的是气话,而且婚后瞧二人蜜里调油,宋泽之日日耽在房内,恨不得时时守在许氏身边,怎么瞧,二人都不像是没感情的样子。
“你还怪他从前的事?” 那些事说大不大,却像细小的砂砾,深深埋在骨血里,不时翻折出来,磨得心口犯疼。
许氏不是不想翻过这一页,同他好好过日子,决定嫁进来那一日,她就已经下定决心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忘了,与他一并试着把日子经营好,幸福的过一生。
可是,好像有点事与愿违。
他们是经过了一段好时光,刚成婚那段日子,宋泽之总是守着她,不时从外头带回些新鲜的吃食点心小玩意儿,时时哄她开心。
可是一旦二人因为什么闹别扭,宋泽之就喜欢拿过去的事来提,说自己分明只是瞧不得可怜人受罪,好心帮了个忙,许氏就不依不饶的拿捏了他好几年,他就像个罪人一样,时时刻刻在她跟前伏低做小,根本不像个男人。
其实过去许多年来,都是宋泽之包容许氏,她性子直,有话直说不拐弯,有时确实不大给他留情面。
可那些意气之争,那些气话,和好后她再也没提过,倒是宋泽之一直忘不掉,十分介意许氏延迟婚期,害他四处跟人解释。
如今有了孩子,许氏身子不便,催他去睡书房他又不肯,非要留在她身边,就少不得有走火的时候。
宋泽之倒是肯忍耐,许氏却受不得他那副表情。
“我不想将来又给他留什么话柄,说是为了我如何如何委屈了他宋三少爷。
不如我自己痛快主动,乖乖安排个妥当人服侍他。
” 祝琰一听,就知道小两口这是又闹别扭了。
宋泽之自打出了那回事后,就没再回书院,远离了那些爱逛画舫酒楼的狐朋狗友,日子过得比从前清淡多了,在家里也受兄长和母亲的管束,不敢随意乱来。
在祝琰瞧来,宋泽之对许氏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只不过闹起性子来,两个人谁也不让谁,难免说些刺心刺耳的话。
毕竟是人家的房里事,祝琰不好多问,“你瞧上霓裳,若真想要她,我没意见,只要霓裳自个儿同意就成。
再一个——” 她转脸望向许氏,“也该问问泽之的意见啊,若是他不喜欢,霓裳又白白担了这虚名,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 许氏有些心烦意乱地推开了茶盏,“我也只是顺口一说,谁又稀罕替他安排这些糟乱事了?怎么我怀着孕不舒服,我还没委屈,倒是许多人替那个没事儿人委屈起来了,真讨厌!” 这事不过随意说了一回,过后便没再提起。
祝琰留心瞧着,也没发觉许氏去替宋泽之安排什么房里人。
多半小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又和好了。
转天祝琰就跟宋洹之商议,没说具体什么事,只说许氏害喜厉害,不容易,叫他劝着宋泽之,多担待些,尽量说些软和话,别跟她针尖对麦芒似的争高低。
没过两日,祝琰就见宋泽之没精打采的从宋洹之书房出来。
见是她,立在道边朝她行礼,“二嫂,您来找二哥?” 祝琰点点头,“天儿还早,今天没出去?” 宋泽之如今在衙门里做吏员,差事不算重,白日去点个卯做点粗略功夫,跟同僚友人们偶然出去吃个饭聚一聚,不到天黑就回了来。
今天宋洹之休沐在家,宋泽之却也是早早就出现在府里。
他耷拉着脑袋勉强笑笑,“二哥有事喊我,就跟衙门里告了假。
二嫂您忙,我先回院了。
” 瞧他脸色不好,祝琰没有多问,目送他走远了,才旋身走进宋洹之的书院。
轻巧的绣鞋踏在地毯上,极轻的脚步声。
她身边的人没跟进来,只她独一个走进了他的世界。
宋洹之坐在案前没抬头,默了一阵,待她凑近了,方捏捏眉心,道:“来了?” 平时她不常到前院来寻他,偶然过来两回,他总是很高兴,早早就过来迎着。
今儿瞧他脸色阴沉坐在那儿,一副不太想说话的模样,就知道方才在宋泽之面前,他一定发过脾气。
此刻屋里那压抑的气息还没散,一盏茶孤零零摆在桌角,周边有淋漓的水滴。
这是——拍桌子了?茶盏盖都震飞掉了。
这段时日家里忙,要为书晴书意送嫁做准备。
祝琰有些冷待了他,今儿他休沐,特地带了几样点心过来,知道他早起没用膳食,离午饭还有好一阵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