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合房
关灯
小
中
大
翊安这种生来就在锦绣堆中的人走的是不同路子,他爱惜声名,重视家誉,也并不为声色犬马所吸引。
思及此,不由侧过面容望向身边的妇人。
——他自也不忍她如祝瑜那样的伤心。
纵是世上女子有千般万般美好,可他是个很容易知足的人。
身边有这样一个知情识趣又婉约端庄的妻子,还有什么旁的可奢望的呢? 隆兴五年早春。
已册封多年的皇后乔氏移居凤和宫。
在大红锦帐和纷繁夜明珠的点缀下,迎来她与少帝赵成的初次合房。
前年冬天小皇后便已及笄,但钦天监算出来近年没有吉日,唯有隆兴五年二月打头这天合卺,才宜于皇嗣绵延。
也是从一年多前的那个冬天起,乔皇后心里埋下了一个小秘密。
及笄礼前几日,她就发觉赵成一反常态的烦躁不堪。
平时不肯离手的奏折横七竖八落在地上,在御书房案下堆叠成山。
他食欲不振,一连几日的御膳都是原样被端出勤政殿,就连她亲自送来的汤水也只是做做样子抿了一小口就放在一边。
她虽年纪轻,却也敏感聪慧。
一向不露喜怒少年老成的帝王有烦心事,且不愿意直言对她讲。
已册封的皇后没有对外公开大办及笄礼,只照着宫例由礼部操持了千秋节。
内外命妇齐聚华亭向她祝寿,她在人群里亲手扶起襄国公夫人祝氏,并格外开恩赐她坐于自己凤榻下首。
小时候的瑟姐儿是很黏祝瑜的,亲娘过世的时候她年纪还小,正是需要母亲关怀的时候,祝瑜填补了那块空白,给了她和弟弟一个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
可她入宫太早了,过早的见识到这世上等级最为森严、规矩最为严苛的一面。
过早的辞别家中最疼爱她的父亲和继母,祖母和姑姑们,一个人踏上这条金光闪闪却高处不胜寒的路。
隔着君臣之别,血脉之渊,她对祝瑜再难有幼年时的亲昵之感。
她心里那些不安和困惑,猜忌与怀疑,也再无法对人言。
她没告诉过任何人,就在千秋节后不久的某天,赵成在召见过钦天监监正过后,一连几日的烦躁不安仿佛一瞬间被抹平了。
接着就传出近年没有吉日不利皇嗣绵延的风声。
就连日日催促帝后尽快合房的太皇太后也只得怏怏地叹声“可惜”。
赵成脚步轻快的略过御花园朱亭,好脾气地陪她下了一局棋,还宽慰她若是
思及此,不由侧过面容望向身边的妇人。
——他自也不忍她如祝瑜那样的伤心。
纵是世上女子有千般万般美好,可他是个很容易知足的人。
身边有这样一个知情识趣又婉约端庄的妻子,还有什么旁的可奢望的呢? 隆兴五年早春。
已册封多年的皇后乔氏移居凤和宫。
在大红锦帐和纷繁夜明珠的点缀下,迎来她与少帝赵成的初次合房。
前年冬天小皇后便已及笄,但钦天监算出来近年没有吉日,唯有隆兴五年二月打头这天合卺,才宜于皇嗣绵延。
也是从一年多前的那个冬天起,乔皇后心里埋下了一个小秘密。
及笄礼前几日,她就发觉赵成一反常态的烦躁不堪。
平时不肯离手的奏折横七竖八落在地上,在御书房案下堆叠成山。
他食欲不振,一连几日的御膳都是原样被端出勤政殿,就连她亲自送来的汤水也只是做做样子抿了一小口就放在一边。
她虽年纪轻,却也敏感聪慧。
一向不露喜怒少年老成的帝王有烦心事,且不愿意直言对她讲。
已册封的皇后没有对外公开大办及笄礼,只照着宫例由礼部操持了千秋节。
内外命妇齐聚华亭向她祝寿,她在人群里亲手扶起襄国公夫人祝氏,并格外开恩赐她坐于自己凤榻下首。
小时候的瑟姐儿是很黏祝瑜的,亲娘过世的时候她年纪还小,正是需要母亲关怀的时候,祝瑜填补了那块空白,给了她和弟弟一个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
可她入宫太早了,过早的见识到这世上等级最为森严、规矩最为严苛的一面。
过早的辞别家中最疼爱她的父亲和继母,祖母和姑姑们,一个人踏上这条金光闪闪却高处不胜寒的路。
隔着君臣之别,血脉之渊,她对祝瑜再难有幼年时的亲昵之感。
她心里那些不安和困惑,猜忌与怀疑,也再无法对人言。
她没告诉过任何人,就在千秋节后不久的某天,赵成在召见过钦天监监正过后,一连几日的烦躁不安仿佛一瞬间被抹平了。
接着就传出近年没有吉日不利皇嗣绵延的风声。
就连日日催促帝后尽快合房的太皇太后也只得怏怏地叹声“可惜”。
赵成脚步轻快的略过御花园朱亭,好脾气地陪她下了一局棋,还宽慰她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