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尾声(其二)

关灯
天宝十四载,吐蕃国内也发生了叛乱,甚至比大唐还早了大半年。

     年初,尺带珠丹于亚着贝擦城赛马时被朝臣与苏毗联手弑杀,十三岁的赤松德赞继赞普位,马祥仲巴杰掌握实权,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吐蕃可谓“安史之乱”最大的受益人,叛乱爆发后,由于唐朝大量抽调边军平乱,致使河西防务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当年千辛万苦夺来的石堡城被吐蕃轻易就夺了回去。

     此后近四十年间,吐蕃的辖地大大扩张,东界陇山,北至贺兰山,西占据北庭、安西,向南威压南诏,一度推进到大雪山(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天竺境内。

     马祥仲巴杰自恃功高,日益骄横,更禁佛教而崇苯教,赤松德赞成年后设计铲除了马祥仲巴杰,派章藏谢入唐及天竺求取佛法。

     从天竺请来的是密宗大师莲花生,莲花生大师与苯教辩经大获全胜,赤松德赞下令全国废苯教,改信佛教。

     从大唐请来的却是禅宗大师摩诃衍,其信者亦众,引发了天竺僧人的不满,双方再度以辩经决定去留。

     此番“战况”激烈,莲花生大师与摩诃衍在逻些城的辩论长达三年,可惜吐蕃的“顿渐之争”却是渐宗赢了,莲花生大师再度获胜,摩诃衍向莲花生献上花环,离开了逻些城…… 回纥可汗磨延啜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派长子叶护助郭子仪收复两京,唐皇赐号"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叶护却不幸战死,英武可汗死后,次子移地健继位,称登里可汗。

     宝应元年,移地健应召率兵会攻据守雒阳的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岂料移地健态度骄横,收复雒阳后,更是纵兵入城大肆杀掠,不但抢得财物无数,更是杀人上万,城中大火一二十天不灭。

     眼看移地健大有赖在东都不走的架势,摩尼教大慕阇睿息登门劝说,没想到不但说服移地健退兵,更随其返回回纥传教,后立摩尼教被为国教,减少了许多杀戮。

     移地健助唐平叛,颇具威名,得大唐马市厚报,可谓既强且富,却因而骄横自大,终被宰相顿莫贺达干所杀,移地健死后,回纥内乱频仍,短暂的强盛过后便迅速地滑向衰亡。

     顿莫贺达干自立为合骨咄禄可汗,着力改善与大唐的关系,八年后,可汗遣使者前往长安,上表请改族名为“回鹘”,乃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以示其族骁勇。

     东瀛日本地处偏远,直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方才得到安史之乱的消息,其酋淳仁天皇命吉备真备驻军大宰府(今福冈县太宰府市),本欲支援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却因国内权奸藤原仲麻吕作乱而作罢。

     至于留在中原的日本人,藤原清河和晁衡再未坐上返回东瀛的海船。

    玄宗入蜀时,晁衡随往避难,至德二年还幸长安时,晁衡亦随之返还。

    之后晁衡深得肃宗、代宗信任,仕途顺遂,官至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封北海郡开国公。

     大历五年(770年)正月,晁衡在长安辞世,死后葬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