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诗词底蕴

关灯
楚九辩还没下马车,就已经感觉到了无处不在的视线。

     恍惚间,他甚至都以为自己这是回到了现代,马上就要下车走红毯。

     外面等着他的是粉丝们激动的欢呼,和媒体们亮如白昼的闪光灯。

     他微垂下眼帘,脸上一丝多余的表情都没有,就连身上的气质也变得更加清冷疏离。

     他没忘了自己的神设,要高冷。

     马车缓缓停下,秦朝阳的声音自外头响起:“公子,珍宝阁到了。

    ” 楚九辩这才起身,秦朝阳也适时掀起轿帘。

     四周众人这回也不藏着掖着了,直直望过去。

     黑金色的轿帘掀起,一只瘦削苍白的手探出来,轻轻搭在门边,而后是绛紫色祥云滚边的袍角和黑色长靴。

     银白色长发从肩头滑落,青年俯身从马车内走下来。

     待他站定,众人才发现他身形瘦削高挑,瞧着竟是比一旁的秦朝阳还高了一些。

     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他那头怪异的头发,和那张脸。

     陆烬烽抱臂打量了两眼,又偏头看身侧的萧曜,问道:“这位九公子的容貌,比起你们萧家女如何?” “自是各有千秋。

    ”萧曜眸色格外亮,“不过这位九公子,出彩的何止是容貌?” 话落,他抬步朝楚九辩的方向走过去。

     陆烬烽也自然迈步,不想落了人后。

     此前众人本以为秦枭会跟着一起来,且时时刻刻盯着楚九辩,免得被其他人钻空子。

     为此,包括萧曜在内的许多人可都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与楚九辩搭上话。

     却不想秦枭竟然就这样大大方方把人放了出来,他这到底是真的心里有底,知道楚九辩不会被其他势力招揽,还是有其他准备? 至于跟在楚九辩身边的秦朝阳,在众人看来也不过是个下人。

     主子们谈话,下人不能指手画脚,自然在和不在都一样。

     楚九辩视线淡淡扫过在场众人,从他们的站位和神情上,几乎就能断定哪些人身份高些,哪些人只是来凑个热闹。

     瞥见有人朝自己走来,他也不闪不避地看过去。

     来人一个纤瘦阴柔,一个健硕冷硬,但他们身上穿着的却都是一顶一的好料子,腰间坠着的玉佩翡翠也都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好货。

     而且他们一过来,其余本想凑近的人便都止住了脚步,大多数人也都先进了珍宝阁,只留下零星几位还站在外头。

     若是有人能看透楚九辩的想法,便能惊讶地发现,如今仍留在珍宝阁外头的这几位,都是楚九辩方才就觉得身份地位较高的那些人。

     二楼临街的包厢内,琅琊王氏家主王涣之一袭白衣,身形如竹般立于窗边,垂眸望着下方几人,手中折扇轻轻扇动。

     “可是那位九公子终于到了?”坐在桌边的一位老者轻抿了口茶,丝毫不见浮躁。

     王涣之道:“先生可知这楼下还剩了些什么人?” 老者,也就是王涣之的谋士王漳淡淡道:“不过是京中最有权势的那几位罢了。

    ” “三位尚书,五位侍郎,两位将军......”王涣之轻笑道,“还真是快来齐了。

    ” “家主不下去见见那位?” “一个装神弄鬼的能人异士罢了。

    ”王涣之转身回到桌边坐下,“我王家世代清流,与这般人物扯上关系,莫不叫天下大儒学子笑掉大牙?” 琅琊王氏文风鼎盛,多出才子大儒,从前朝时便位于权力中心,几任丞相,十几位尚书侍郎,门生故吏遍布整个大宁朝,在百姓中风评也是四大世家中最好的一个。

     凡是提起王氏子弟,便是愚昧百姓都要更敬上一些。

     因此,王氏子弟在这大宁朝相当于最大的舆论集团,若是他们想捧一个人,那就是头猪也能捧起来。

     相应的,他们若是想要毁了一个人,那吐沫星子便能将人淹死。

     所谓口诛笔伐,便是王氏立世之本。

     自然王家也是最要面子的,他们时刻端着仪态,一副清高到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架势。

     现今这位家主王涣之,更是如此。

     王漳为他倒上一盏茶,温声道:“家主莫不是忘了那两首诗词?” 王涣之一顿。

     “那九公子确实是个装神弄鬼之徒,可他背后的诗仙和易安居士,却是两位大才。

    ”王漳循循善诱,“这般人物,除了我琅琊王氏,也无谁能接纳的住。

    ” 王涣之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沉思片刻后才道:“先生放心,我王家不能做那趋炎附势的小人,但我那不争气的长子,却是个喜欢凑热闹的。

    ” 他自己不愿意去低三下四结交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