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宣示主权

关灯
自己的情报? 他们自然可以用一些不会暴露实力的条件去招揽楚九辩,但这就很难打动他。

     是冒险赌一次,还是谨慎行事? 如何选择,就成了一个难题。

     楚九辩余光扫了眼秦枭,大概知道对方主动带他来养心殿的目的了。

     这是想彻底断了他与其他势力合作的可能性。

     明明拍卖会的时候还会故作大度,给他去认识别人的机会,如今就玩上宣示主权这一套了。

     秦枭这一出拙劣的戏码,若是放在其他时候或许没什么用,别人该找楚九辩还是会找,不过是冒险一试,如果成功了,收获远比失望更多。

     可在现在这个“暧昧”的节点上,秦枭这一招就非常好用。

     如今,正处于京中要乱未乱的关键时刻,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就会成为他人手中朝自己刺过来的利剑。

     这就导致各方势力都不敢冒险,想着稳扎稳打才好。

     萧怀冠拍卖会上那一出算是试探,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相信过不了多久,朝堂上的矛盾就会彻底摆到明面上来,届时楚九辩到底是要继续和秦枭一起,还是要投靠其他人,就必须有个明确的结果。

     本来楚九辩还想着,在自己和其他势力没有彻底撕破脸之前再扬名一次,收集更多的信仰值。

     可如今算是泡汤了。

     想必几大世家里的话事人,此刻都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买枪那九十九积分他是非花不可了。

     楚九辩暗暗咬牙,这些积分他都要秦枭给他补回来! 踏入养心殿,两人径直去了东侧院的议事堂。

     堂内两侧摆了两排面对面的木椅,中间隔着过道,每个木椅旁都有一个边几。

     过道尽头,正对着门的方向则摆着一张桌案,桌后是一张宽大的红木椅子,垫着又高又软的垫子。

     楚九辩在最靠近书桌的一侧椅子上坐下,秦枭便在他对面落座。

     很快,秦朝阳就领着几个小太监进来,太监们手里抬着两张桌子,分别放到秦枭和楚九辩面前。

     平日里,秦枭都是直接坐在书桌后,只有领着其他大臣来此地商议国事的时候,他才会坐在下首,桌后的位置给百里鸿坐着。

     但今日之后,他估计就会一直坐在这下面的位置上了。

     小太监们将备好的笔墨放到桌案上便退了出去。

     秦朝阳则是将垒在桌案上的奏折分成两部分,分别送到秦枭和楚九辩桌上,而后便隐入暗处,好似从房间里消失了一般。

     楚九辩很想抬头看看房梁,看是不是如同小说里那般,暗卫们都躲在梁上。

     可那样显得太没见识,于是忍住了。

     楚九辩拿过一本奏折打开。

     奏折是有规定格式和要求的,用的都是纸质版,这倒是方便了许多。

     不过每日这么多奏折,很多人还反反复复地上奏,想必都要花不少钱买纸,也不知道这些钱是不是都从朝廷里贪回去了。

     楚九辩细读奏折上的内容。

     这是河西郡郡守吕袁上奏的,开篇先是问了皇帝和宁王的安,而后便提及河堤修建一事。

     通篇看下来,都是对剑南王的夸赞。

     赞其为人温和,处事干脆,河堤修建一事在他的指导下如何顺利,百姓们如何开心等等。

     这是已经开始暗戳戳准备为百里海扬名了。

     不过能好好开始修堤坝就好,再过段就要开始下暴雨,堤坝需要在此之前修好才行。

     思及此,楚九辩便抬头看向秦枭,道:“北直隶七月十二开始下暴雨,最少持续四天。

    ” 他的天气预报如今只能看到三十天内最后四天有大暴雨,更后面的还看不到,但他觉得估计暴雨会持续更长时间。

     秦枭从奏折上移开眼看过去,眉头紧锁。

     “河西郡修筑堤坝之事,最好在此之前完工。

    ”楚九辩道。

     “嗯。

    ” 在天气预报这事上,秦枭丝毫没怀疑真假:“你回复就行。

    ” 楚九辩便拿起毛笔,在奏折第一页上写了回复。

     回复写到奏折上,晚些时候秦朝阳会带着养心殿的太监们将其誊抄在新的纸页上,再将新的纸页送回地方。

     楚九辩许久没用过毛笔,且这笔、墨、纸都不好用,楚九辩写的实在坎坷,字都变差了几分。

     写完后,他将奏折放到一旁晾干墨迹。

     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优雅自然。

     做完这些,他才抬眼,毫不意外地对上秦枭投过来的视线。

     从刚才起,秦枭的视线就没从他身上移开过。

     “怎么,后悔带我过来了?”他问。

     “不是。

    ”秦枭笑了下,“我是想和你道歉。

    ” 道歉? 楚九辩有些诧异。

     “又利用你一次,很抱歉。

    ”秦枭脸上还挂着点不着调的笑,但眼神却很真诚,如同他让楚九辩捅刀那次一样。

     楚九辩明白了。

     这是说刚才带着他满皇宫溜达,然后回到养心殿的事。

     秦枭继续道:“别担心,我给你准备了二十个暗卫,时刻保护你的安全。

    ” 如今楚九辩定是被很多人盯上了,都想着一不做二不休,除了他这个变数。

     秦枭作为始作俑者,自然该为此负责。

     用都用完了,这会儿道歉顶什么用? 楚九辩暗骂他虚伪,倒是也没多生气。

     本来他和秦枭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他能利用秦枭的关系步入朝堂,对方自然也能想办法将他这位“能人异士”占为己有。

     这种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关系,说牢固也牢固,说不牢固也一碰就散。

     不过至少眼下,他俩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等到未来若是闹掰了,他们对彼此定也不会手下留情。

     这很好。

     对上秦枭的视线,楚九辩便笑道:“开口就是二十人,宁王大人还真是大方。

    ” 秦枭道:“想来公子也有自保的手段,但若是觉得人手不够,本王再给你两百人都行。

    ” “不必。

    ”楚九辩疯了才要两百个人日日夜夜盯着自己。

     不过秦枭确实很大方,楚九辩相信他确实能拿的出两百人保护他。

     可见对方手下确实不缺能打的,就是缺一些能说话做事的。

     否则像是给地方官写回信这种事,就不用秦朝阳和养心殿的小太监们吭哧吭哧照着奏折上的回复抄了,直接让翰林院的人来干就行。

     甚至那些无关痛痒的奏折,也都不用送到秦枭手里。

     当然,这些奏折一开始确实是会先送到六部,由六部选一批简单的批奏之后,再把需要皇帝和秦枭定夺的送过来。

     可如今六部之中几乎就没有秦枭的人,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和秦枭有仇一样,在这种事情上也愿意多膈应他。

     反正也不痛不痒的,大不了一句“下属审核不严”,或者“臣确实无法定夺”就能解释过去,秦枭也不能拿这些人怎么样。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缺少人手。

     若是大宁朝能有翰林院就好了,一个全权为皇帝服务的秘书团,比秦朝阳一个人的效率要高得多。

     只是上哪找那么多有本事,能听话,且不属于权贵势力集团的人? 大宁朝又没有科举...... 楚九辩忽而一怔,心跳也瞬间快了半拍。

     他现在可是吏部侍郎,管的就是这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