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日久天长

关灯
谈雨竹这番话,不仅叫王汝臻无语,其他人也全都不知作何反应。

     与蛮夷合作,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不处处提防就算了,怎么还能主动给别人提供武器? 不过王文耀会篡改协议,而不是主动与女真谈这样的合作,又显得他似乎是有些聪明的。

     想必他这么做,还是有些特别的目的。

     比如与女真交换些更“有用的东西”,再比如借这件事陷害谈雨竹。

     若这件事谈雨竹没能提前发现,等到日后女真从大宁购买铁器,那有白纸黑字的协议在,大宁是该认还是不认? 若是认了,那他们就真的要给女真提供铁器。

     届时这铁器是炼制农具还是打成兵器,谁说得准? 若是不认,那大宁便成了不守信义的一方,此后别说与女真合作,便是周边其他蛮夷国家,也定都不会再相信大宁。

     大宁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二选一。

     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而这么大的错,定需要一个人背锅,自然就只能是此次商谈的主使谈雨竹。

     若是从这个角度看,王文耀若是做成此事,还真能达到陷害谈雨竹的目的。

     可还是那句话,这事损害的是大宁的利益,与此前西北军“无能”,将塞国军队引入国境一样令人费解。

     但西北那边有秦枭力挽狂澜,这才没给塞国真正入侵大宁的机会。

     可这协议若真的签订了,那别说是秦枭,就是再加一个楚九辩,也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这件事对大宁百害无一利,王文耀此番作为,明显就是要针对朝廷。

     在大宁情势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他若是真的做成了,朝中大半权贵虽心中不耻,也会在暗地里说他一句好谋略。

     可他没做成不说,还被谈雨竹提前发现规避风险,现在还直接将他告上了早朝,那这王文耀便是又蠢又毒了。

     王汝臻起初只是觉得王文耀此人真是蠢的可以。

     不过缓过神来之后,他就猜到这应该是他们那位好家主的手笔,对方用那越来越没用的脑子,自以为办了一件顶顶厉害的事,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甚至因为这一出,王文耀还没坐热乎的位置定就没了,说不得连王家其他人也会受牵连。

     果不其然。

     上位的秦枭冷眼扫过王文耀,语气平静道:“王大人,谈大人所言可是事实?” 王文耀早在谈雨竹开始告状的时候,就腿软跪倒在地,此刻他更是面色惨白,还强作镇定道:“大人,下官只是一时失误。

    且这不是没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吗?” 王文耀抬眼看向秦枭:“而且当时谈大人发现下官的失误后,也已经罚了二十大板。

    ” 那二十大板打得实在,他险些就废了两条腿。

     因而在东北这大半年,除了最初那一个月意气风发之外,王文耀就几乎没出过院子,一直在养伤。

     后面与女真谈判商议,在边城组建商会等等事情,他也都因为怕自己一瘸一拐的难看,就没插手。

     回京的路上,他放下面子与谈雨竹和蔡鹏说了不少好话,本以为这件事可以就这么掀过去,却不想谈雨竹根本不放过他。

     王文耀现在特意提起令自己颜面尽失的那二十大板,也是想说他已经受过罚了,这件事就该翻篇了。

     可听了他的话后,秦枭不仅没放过他,反而说道:“看来谈大人到底是顾念着同僚情谊。

    只是这般损害国本的大事,只打二十大板怎么行?” 王文耀心脏一跳。

     不会真要罢了他的官吧?那...... “来人。

    ”秦枭扬声,殿内阴影处当即走出来两位御林军。

     “带下去砍了。

    ”秦枭轻飘飘地吩咐。

     王文耀面色一变,倏然抬眸看向高座之上的人。

     “是。

    ”两位御林军一左一右架起王文耀就往外拖。

     “等等!”王文耀终于急了,“下官冤枉!陛下!陛下您不能杀我!秦枭你不能杀我!!” 到底还是从小到大又被人捧惯了。

     王文耀的城府心机都浮于表面,实在太小儿科,眼下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求助的到底是谁。

     “秦枭!”他撕心裂肺地喊道,“你已经杀了我三弟,现在还想杀我!我父亲不会放过你,王家不会放过你!” 眼看着人都快被拖出奉天殿,王汝臻也始终没动,只垂着眼,面色平静。

     王文赋被砍头的时候,他也看了现场。

     现在王文耀被斩首,他又经历了一回,但无论哪一回,他都没打算插手。

     他是家主一派不错,但那是在他能保住自己的情况下,若情况于他不利,什么家主,什么派系争斗,都该向后靠一靠。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殿中忽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道:“陛下,大人,还请网开一面,饶了王大人吧。

    ” 王汝臻诧异抬头,便见那道白发苍苍但脊背挺拔的身影立在殿中,躬身对着正前方。

     是礼部尚书王致远。

     秦枭抬手,已经行至殿门处的两位御林军动作一顿。

     王文耀怒骂的声音也停了,他泪眼朦胧间看到王致远的背影,顿时眼泪滚得更凶。

     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腿软在地,动都不能动。

     太好了,有尚书大人在,他定没事了。

     “王尚书此言何意?”秦枭道,“王文耀犯了如此大错,若非谈大人明察秋毫,我大宁该蒙受何种损失,尚书大人该比本王更清楚。

    ” “大人教训的是。

    ”王致远道,“只是王员外郎到底年岁尚小,又初初入仕,有些糊涂犯错也是难免的。

    ” “不过这件事他确实大错特错,无可原谅,只求陛下和大人能留他一条性命。

    下官自愿告老还乡,带着王文耀远离京城好生教导。

    ” 此言一出,满朝寂静。

     王文耀不可思议地看向殿中那身形挺拔的老者,其余人反应也都差不离。

     便是已经老眼昏花,几乎不再怎么参与朝廷事物的吏部尚书萧怀冠,也微微偏头,用浑浊的双眸看向王致远。

     尚书之位,在这朝中仅次于摄政王的存在。

     如此话语权,便是萧怀冠都快入土也不愿放下,可王致远竟就这般轻易说了出来。

     没有人不震惊。

     一片静谧中,楚九辩上前一步,道:“陛下,大人。

    王文耀犯的错如何也怪不到王尚书头上,但王尚书一片长辈之心,实在令人动容。

    ” “不若就饶了那王文耀一命,但尚书大人毕竟年岁已高,又要教导家中不懂事的子孙,也该回家多歇息一段时日才是。

    ” 这话的意思,就是王文耀可以不死,但王致远要保住他,就不能继续在朝中待着了。

     虽不算告老还乡,但也几乎没了实权。

     百里鸿见舅舅轻碰了碰耳根,便颔首道:“那便如爱卿所言。

    ” 其实这件事秦枭和楚九辩虽未与王致远商量过,但聪明人之间的合作便是如此,都不必明确言谈,就能彼此配合。

     从最初王致远推举王文耀入仕开始,这局便开始酝酿了。

     秦枭和楚九辩授意谈雨竹找机会让王文耀犯错,不过王文耀此人实在蠢得可笑,都没叫谈雨竹动手,就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而王文耀犯错的结果,便是他会“连累”王致远。

     王致远本就打算借此机会急流勇退,眼下自是顺势而为,跪下磕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