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卷:乱世烽烟起 始皇帝崩沙丘,赵高矫诏立胡亥
关灯
小
中
大
“将大行皇帝遗体仍置于辒辌车中,车帘紧闭,每日依旧由内侍献上饮食,百官奏事则由臣与丞相代为转达,对外只称皇帝龙体欠安,不便见客。
待返回咸阳,稳住局面后再发丧不迟!”李斯本就谨慎多疑,又恐皇子争位引发动荡,沉吟片刻便点头应允:“就依中车府令之计,切不可走漏风声!”赵高心中大喜,当即下令执行。
为掩盖始皇帝尸身散发出的异味,他特意命人从附近的集市购来数十斤咸鱼,装在竹筐中,围绕着辒辌车摆放,那股浓烈的咸腥气混杂着车驾内的兰草香,形成一种怪异的味道。
随行百官虽觉可疑,却见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每日神色如常,且皇帝“病重”的消息早有传闻,竟无一人敢贸然询问。
稳住局面后,赵高趁着夜色,提着一盏昏暗的灯笼,悄悄潜入少子胡亥的寝帐。
胡亥年方二十,正对着一盏孤灯把玩着玉器,听闻父皇驾崩的消息,吓得手中的玉器“当啷”落地,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扑到榻上放声大哭:“父皇!儿臣还未好好孝敬您,您怎么就走了啊!”赵高静静地站在一旁,等他哭够了,才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公子,哭是无用的。
大行皇帝有遗诏,欲立公子扶苏为太子,继承大统。
”胡亥身子一僵,哭声戛然而止,他抬起布满泪痕的脸,眼中满是茫然与恐惧:“扶苏……大哥继位,那我……我该如何?”“公子身为少子,若扶苏继位,最多不过被封为一方诸侯,旦夕祸福全凭他人决断。
”赵高语气平淡,却字字诛心,“当年公子曾因私放宫女,被扶苏斥责,这份过节,扶苏未必会忘啊。
”胡亥浑身一颤,当年之事他早已淡忘,经赵高一提,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那……那该怎么办?父皇之命,我岂敢违抗?”赵高见他已然入套,上前一步,压低声音,眼中闪着蛊惑的光芒:“如今大行皇帝已崩,遗诏未发,天下之命,全在公子、臣与丞相三人手中!公子若愿争这天下,臣便敢为公子谋划,联络丞相,篡改遗诏,拥立公子登基;若不愿,他日恐连性命都保不住!”胡亥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他望着帐外漆黑的夜色,心中的恐惧与对皇位的觊觎交织在一起。
他自幼便嫉妒扶苏的长子身份,也曾幻想过君临天下的场景,只是碍于礼法不敢表露。
经赵高这番“点醒”,心中的贪念瞬间压倒了敬畏,他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抬起头时,眼中已多了几分决绝与渴望:“可……可丞相那边,会答应吗?”赵高见他终于松口,心中狂喜,却故作镇定地拱手道:“丞相那边,臣自有办法!公子只需静候佳音便是!”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沙丘平台上的寒气尚未消散,赵高便裹着一件厚厚的狐裘,带着一身寒气,急匆匆走进了李斯的营帐。
此时李斯正对着案上的竹简出神,那些竹简记录着各地的赋税与徭役数据,可他此刻满脑子都是始皇帝的遗诏与帝国的未来,根本无法集中精神。
见赵高进来,李斯皱眉起身:“中车府令清晨造访,可有要事?”赵高不绕弯子,径直走到案前,将那卷遗诏放在竹简之上,沉声道:“丞相,这是大行皇帝的遗诏,欲立扶苏为帝。
”李斯的目光落在“扶苏”二字上,心中一紧:“此乃先帝遗命,当速速发往至上郡!”“发往至上郡?”赵高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死死盯着李斯的眼睛,“丞相且扪心自问,扶苏继位后,您的相位还能保得住吗?您的家族还能安然无恙吗?”李斯勃然大怒,一拍案几,厉声喝道:“赵高!你竟敢说此大逆不道之言!老夫受先帝厚恩,从长史一路升至丞相,先帝将整个帝国托付于我,我岂敢背弃遗命,行此谋逆之事!”赵高却丝毫不惧,缓缓走到李斯面前,一字一句地问道:“丞相且息怒,臣问您三事:论功劳,您督建阿房宫、制定律法,固然功高;可蒙恬北逐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南地,督造万里长城,守护大秦北疆,这份功劳,您比得过吗?论威望,您虽为丞相,却常年居于咸阳,处理政务;蒙恬与扶苏戍守边疆数年,深得军心与民心,这份威望,您比得过吗?论与扶苏的交情,您与扶苏不过是君臣之谊;蒙恬与扶苏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交情,您比得过吗?”这三个问题,如同三把重锤,狠狠砸在李斯的心上。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颓然坐在胡床上,脸色苍白——赵高说的没错,蒙恬的功劳、威望与和扶苏的交情,他都望尘莫及。
见李斯神色动摇,赵高趁热打铁道:“扶苏素有贤名,最敬重蒙氏兄弟。
他若继位,必然会以蒙恬为丞相,取代您的位置!届时,您这位‘开国功臣’,恐怕连归乡养老都难啊!昔年吕不韦辅立庄襄王、先帝,功高震主,最终落得饮鸩自尽、家族被诛的下场,丞相忘了吗?”吕不韦的结局,是李斯心中永远的阴影。
他本是楚国上蔡的一介布衣,靠着自己的智谋与隐忍,才爬到如今的位置,这份功名富贵,他比谁都珍惜。
李斯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相印,那枚由美玉雕琢而成的印玺,温润冰凉,却承载着他毕生的追求。
他沉吟良久,帐内一片死寂,唯有窗外的朔风呼啸而过。
赵高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李斯的内心早已开始挣扎。
片刻后,赵高又道:“胡亥公子虽年幼,却仁厚孝顺,且对丞相素来敬重。
若我们共立胡亥为帝,丞相仍是三公之首,封妻荫子,世世代代享尽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李斯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挣扎,最终化为决绝。
他猛地站起身,望着帐外的天空,沉声道:“罢了……大秦的未来,不能毁于内乱。
便依你之计,只是……此事若败,我李氏一族必遭灭顶之灾!”赵高见他应允,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连忙拱手道:“丞相放心,此事有臣在,万无一失!”两位帝国最有权势的臣子,就在这顶弥漫着寒气的营帐中,背弃了先帝的遗愿,敲定了一场改变天下命运的阴谋。
帐外的黄沙依旧呼啸,仿佛在为大秦帝国的未来哀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
待返回咸阳,稳住局面后再发丧不迟!”李斯本就谨慎多疑,又恐皇子争位引发动荡,沉吟片刻便点头应允:“就依中车府令之计,切不可走漏风声!”赵高心中大喜,当即下令执行。
为掩盖始皇帝尸身散发出的异味,他特意命人从附近的集市购来数十斤咸鱼,装在竹筐中,围绕着辒辌车摆放,那股浓烈的咸腥气混杂着车驾内的兰草香,形成一种怪异的味道。
随行百官虽觉可疑,却见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每日神色如常,且皇帝“病重”的消息早有传闻,竟无一人敢贸然询问。
稳住局面后,赵高趁着夜色,提着一盏昏暗的灯笼,悄悄潜入少子胡亥的寝帐。
胡亥年方二十,正对着一盏孤灯把玩着玉器,听闻父皇驾崩的消息,吓得手中的玉器“当啷”落地,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扑到榻上放声大哭:“父皇!儿臣还未好好孝敬您,您怎么就走了啊!”赵高静静地站在一旁,等他哭够了,才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公子,哭是无用的。
大行皇帝有遗诏,欲立公子扶苏为太子,继承大统。
”胡亥身子一僵,哭声戛然而止,他抬起布满泪痕的脸,眼中满是茫然与恐惧:“扶苏……大哥继位,那我……我该如何?”“公子身为少子,若扶苏继位,最多不过被封为一方诸侯,旦夕祸福全凭他人决断。
”赵高语气平淡,却字字诛心,“当年公子曾因私放宫女,被扶苏斥责,这份过节,扶苏未必会忘啊。
”胡亥浑身一颤,当年之事他早已淡忘,经赵高一提,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那……那该怎么办?父皇之命,我岂敢违抗?”赵高见他已然入套,上前一步,压低声音,眼中闪着蛊惑的光芒:“如今大行皇帝已崩,遗诏未发,天下之命,全在公子、臣与丞相三人手中!公子若愿争这天下,臣便敢为公子谋划,联络丞相,篡改遗诏,拥立公子登基;若不愿,他日恐连性命都保不住!”胡亥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他望着帐外漆黑的夜色,心中的恐惧与对皇位的觊觎交织在一起。
他自幼便嫉妒扶苏的长子身份,也曾幻想过君临天下的场景,只是碍于礼法不敢表露。
经赵高这番“点醒”,心中的贪念瞬间压倒了敬畏,他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抬起头时,眼中已多了几分决绝与渴望:“可……可丞相那边,会答应吗?”赵高见他终于松口,心中狂喜,却故作镇定地拱手道:“丞相那边,臣自有办法!公子只需静候佳音便是!”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沙丘平台上的寒气尚未消散,赵高便裹着一件厚厚的狐裘,带着一身寒气,急匆匆走进了李斯的营帐。
此时李斯正对着案上的竹简出神,那些竹简记录着各地的赋税与徭役数据,可他此刻满脑子都是始皇帝的遗诏与帝国的未来,根本无法集中精神。
见赵高进来,李斯皱眉起身:“中车府令清晨造访,可有要事?”赵高不绕弯子,径直走到案前,将那卷遗诏放在竹简之上,沉声道:“丞相,这是大行皇帝的遗诏,欲立扶苏为帝。
”李斯的目光落在“扶苏”二字上,心中一紧:“此乃先帝遗命,当速速发往至上郡!”“发往至上郡?”赵高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死死盯着李斯的眼睛,“丞相且扪心自问,扶苏继位后,您的相位还能保得住吗?您的家族还能安然无恙吗?”李斯勃然大怒,一拍案几,厉声喝道:“赵高!你竟敢说此大逆不道之言!老夫受先帝厚恩,从长史一路升至丞相,先帝将整个帝国托付于我,我岂敢背弃遗命,行此谋逆之事!”赵高却丝毫不惧,缓缓走到李斯面前,一字一句地问道:“丞相且息怒,臣问您三事:论功劳,您督建阿房宫、制定律法,固然功高;可蒙恬北逐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南地,督造万里长城,守护大秦北疆,这份功劳,您比得过吗?论威望,您虽为丞相,却常年居于咸阳,处理政务;蒙恬与扶苏戍守边疆数年,深得军心与民心,这份威望,您比得过吗?论与扶苏的交情,您与扶苏不过是君臣之谊;蒙恬与扶苏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交情,您比得过吗?”这三个问题,如同三把重锤,狠狠砸在李斯的心上。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颓然坐在胡床上,脸色苍白——赵高说的没错,蒙恬的功劳、威望与和扶苏的交情,他都望尘莫及。
见李斯神色动摇,赵高趁热打铁道:“扶苏素有贤名,最敬重蒙氏兄弟。
他若继位,必然会以蒙恬为丞相,取代您的位置!届时,您这位‘开国功臣’,恐怕连归乡养老都难啊!昔年吕不韦辅立庄襄王、先帝,功高震主,最终落得饮鸩自尽、家族被诛的下场,丞相忘了吗?”吕不韦的结局,是李斯心中永远的阴影。
他本是楚国上蔡的一介布衣,靠着自己的智谋与隐忍,才爬到如今的位置,这份功名富贵,他比谁都珍惜。
李斯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相印,那枚由美玉雕琢而成的印玺,温润冰凉,却承载着他毕生的追求。
他沉吟良久,帐内一片死寂,唯有窗外的朔风呼啸而过。
赵高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李斯的内心早已开始挣扎。
片刻后,赵高又道:“胡亥公子虽年幼,却仁厚孝顺,且对丞相素来敬重。
若我们共立胡亥为帝,丞相仍是三公之首,封妻荫子,世世代代享尽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李斯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挣扎,最终化为决绝。
他猛地站起身,望着帐外的天空,沉声道:“罢了……大秦的未来,不能毁于内乱。
便依你之计,只是……此事若败,我李氏一族必遭灭顶之灾!”赵高见他应允,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连忙拱手道:“丞相放心,此事有臣在,万无一失!”两位帝国最有权势的臣子,就在这顶弥漫着寒气的营帐中,背弃了先帝的遗愿,敲定了一场改变天下命运的阴谋。
帐外的黄沙依旧呼啸,仿佛在为大秦帝国的未来哀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