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项氏叔侄起兵江东,项羽力能扛鼎

关灯
请,心中已然猜到几分,他对项羽嘱咐几句,便带着两名随从前往郡守府。

    郡守府内戒备森严,甲士林立,殷通却亲自在府门口迎接,拉着项梁的手便往内堂走,屏退左右后,才压低声音道:“项公,如今江西之地皆已反秦,这是上天要亡秦啊!我欲趁机起兵,成就一番大业,想请您与桓楚担任将领,不知您意下如何?” 项梁心中暗喜,面上却故作沉吟,眉头紧锁道:“郡守大人有此雄心,实乃江东之幸!只是那桓楚因早年刺杀秦吏,一直逃亡在外,无人知晓他的踪迹,唯有我那侄子项羽与他有旧,或许知道他藏在何处。

    ”殷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急切:“那快请项公子前来!”项梁点点头,转身便要去召项羽,心中早已盘算好——殷通此人懦弱多疑,若让他掌权,反秦大业必难成,今日正好借这个机会,夺取会稽郡的兵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项梁快步走出内堂,见项羽已按约定在府外等候,腰间佩剑尚未出鞘,却已杀气凛然。

    项梁凑到项羽耳边,压低声音道:“殷通欲借我等之力起兵,此人不可信。

    待我在堂中示意,你便上前将他斩杀,夺取郡守印绶,此事成则江东可定!”项羽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重重点头:“叔父放心,看我的!” 二人一前一后走进内堂,殷通见项羽身材魁梧,气势不凡,心中暗自赞叹,连忙起身道:“项公子果然英雄年少!不知桓楚兄的踪迹,公子可曾知晓?”项羽没有应声,只是目光如炬地盯着殷通,右手悄悄握住了剑柄。

    项梁与殷通闲聊几句,见时机成熟,突然对着项羽使了个眼色,高声道:“可以行事矣!” 话音未落,项羽已如猛虎般扑出,腰间佩剑“呛啷”出鞘,寒光一闪而过。

    殷通大惊失色,刚要呼喊侍卫,项羽的剑已刺穿了他的胸膛。

    殷通双目圆睁,口中喷出一口鲜血,手指着项羽,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最终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项梁弯腰捡起殷通的头颅,又从他腰间解下郡守印绶,佩在自己身上,大步走出内堂。

     府中的侍卫们见状,纷纷拔刀出鞘,怒吼着冲向二人:“杀了刺客!为郡守报仇!”项羽毫不畏惧,手持滴血的长剑,迎着侍卫们冲了上去。

    他武艺高强,力大无穷,一剑便将一名侍卫的头颅劈飞,又顺势一脚踹飞两人。

    侍卫们虽人多势众,却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短短片刻,便有数十人倒在血泊之中。

    其余侍卫见项羽如同杀神一般,吓得双腿发软,纷纷扔下兵器,跪地求饶:“饶命!饶命啊!”项羽冷哼一声,用剑指着他们道:“愿随我反秦者,留;不愿者,滚!”侍卫们连忙磕头:“愿随公子反秦!” 项梁手持殷通的头颅,佩着郡守印绶,站在郡守府的大堂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官吏与豪杰。

    这些人中有县衙的功曹、主簿,也有江东的富商、侠客,皆是项梁多年来暗中联络的对象。

    项梁将殷通的头颅掷在地上,高声道:“殷通本是秦吏,却妄图借反秦之名谋取私利,此等小人,不配带领江东子弟!秦施暴政,灭我楚国,杀我父兄,此仇不共戴天!今天下大乱,正是复兴楚国、为父兄报仇之时!我项梁乃项燕之子,愿率领诸位共举反秦大旗,诛暴秦,复楚国,诸位可愿随我?” 话音刚落,堂下便响起一片激昂的响应声:“愿随项公反秦!”“诛暴秦,复楚国!”原来这些人早已对秦的暴政心怀不满,只是缺少一个领头之人。

    如今项梁举起反秦大旗,正合他们心意。

    项梁见状,心中大喜,当即下令召集吴县子弟参军。

     短短一日之内,项梁便召集了八千名精锐子弟,这些人皆是吴县的青壮年,其中不乏剑客、猎户、渔夫,个个身强力壮,悍不畏死。

    项梁按照兵法将队伍编为八部,任命吴县豪杰为校尉、侯、司马等职,又命人打造兵器、囤积粮草。

    项羽被任命为裨将,负责训练士兵,他虽不精通兵法细节,却有着天生的统帅力,训练时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很快便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

     数日后,郡守府前的广场上,八千江东子弟兵排列整齐,旌旗猎猎,刀枪如林。

    项梁站在高台上,将一面绣着“楚”字的大旗交给项羽,高声道:“今日,我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