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铁骨铸成
关灯
小
中
大
万历三十一年的夏末,暑气渐消,徐州奎河两岸已透出些许秋意。
河面水汽氤氲,青石山草木开始染上微黄。
然而,当这阵风卷入昭铁总厂那庞杂的厂区时,却被更为炽热、更为粗粝的气息所吞没——那是煤炭燃烧的硫磺味,是钢铁淬火的硝烟味,是数百名工匠汗水蒸腾出的、带着生机与力量的独特气味。
厂区上空,数道烟柱终年不散;日夜不息的轰鸣声——高炉鼓风的咆哮、水力锻锤的撞击、轧钢机的碾压——交织成一首永无休止的、属于钢铁的交响。
这日清晨,昭铁总厂正门前的巨大空场上,黑压压地聚集了全厂上下五百三十七人。
工匠与工徒们按坊、按组肃然站立,虽无人高声,一股昂扬的精气神却凝聚成形,连掠过厂区的风都似乎为之一滞。
林昭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身姿挺拔。
他身后,那面新制的昭铁总厂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青底之上,银线绣着一柄简约而充满力量感的铁锤,锤头与铁砧碰撞出四射星火。
他依旧是一身深色棉布直身,袖口沾染着洗不掉的油渍与炭灰。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
李老蔫沟壑纵横的脸上难掩激动,王铁臂紧握双拳,孙石头花白胡须微颤,陈石头等年轻工徒眼中则满是崇拜与热切。
“诸位昭铁厂同仁!”林昭的声音清朗,借助铁皮传声筒,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自万历二十八年那个雨夜,青石山第一炉铁水涌出,至今日,我昭铁总厂钢轨成山,水力轰鸣,高炉林立!我等携手,已历三载寒暑!” 台下寂静,唯闻旗幡猎猎。
“此三载!”林昭的声音陡然拔高,“我等曾面临矿脉‘死矿’之断言,于青石山下几乎绝望!曾遭遇奎河溃坝,水轮工坊毁于一旦!曾承受赵三虎之流构陷围剿,几近家破人亡!更经历漕运潘汝璋价格倾轧、市井流言污蔑之伤!” 每一句话,都勾起一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比珍贵的记忆。
林大锤身体微颤,下意识攥紧拳头。
“然!”林昭的话锋如同淬火钢刃,骤然转向,“高炉之火,可曾有一日熄灭?!” “没有!”台下,以王铁臂为首的众多工匠,发出低沉吼声。
“水力之锤,可曾有一刻停歇?!” “没有!!”回应声更加响亮。
“我等之心志,可曾有过半分消减?!” “不曾!!!”震耳欲聋的呐喊冲天而起。
“为何?!”林昭张开双臂,“因我辈坚信,格物之力,可兴家国!工匠之艺,亦能不朽!我等在此挥汗如雨,非为一人之富贵,乃为铸万民行路之便利,为夯大明强盛之根基!” “今日,在此,我可坦然告知诸位!”林昭猛地指向身后庞大喧嚣的厂区,“经三载砥砺,我昭铁总厂,已拥改良高炉五座,日产精铁逾万斤!轧钢之机三台,日吐合格工字钢轨五十丈!黑石沟煤窑,依新法开采,日产优质石炭三百石!全厂在册工匠、工徒,计五百三十七人!依《考工录》章程,凭本事晋升之匠师,已有十八人!工徒学有所成,可独立操持要害工序者,百二十人!” 一连串具体而震撼的数字,如同水力锻锤,重重敲击在每个人心头。
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所有工匠胸中激荡。
“然,此巍巍之功,”林昭声音低沉下来,充满真挚情感,“非我林昭一人之力可成!此乃李老蔫师傅,于炉前历经千次失败而不馁,终得炒钢妙法之功!”李老蔫猛地抬头,嘴唇哆嗦。
“乃孙石头师傅,不避
河面水汽氤氲,青石山草木开始染上微黄。
然而,当这阵风卷入昭铁总厂那庞杂的厂区时,却被更为炽热、更为粗粝的气息所吞没——那是煤炭燃烧的硫磺味,是钢铁淬火的硝烟味,是数百名工匠汗水蒸腾出的、带着生机与力量的独特气味。
厂区上空,数道烟柱终年不散;日夜不息的轰鸣声——高炉鼓风的咆哮、水力锻锤的撞击、轧钢机的碾压——交织成一首永无休止的、属于钢铁的交响。
这日清晨,昭铁总厂正门前的巨大空场上,黑压压地聚集了全厂上下五百三十七人。
工匠与工徒们按坊、按组肃然站立,虽无人高声,一股昂扬的精气神却凝聚成形,连掠过厂区的风都似乎为之一滞。
林昭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身姿挺拔。
他身后,那面新制的昭铁总厂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青底之上,银线绣着一柄简约而充满力量感的铁锤,锤头与铁砧碰撞出四射星火。
他依旧是一身深色棉布直身,袖口沾染着洗不掉的油渍与炭灰。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
李老蔫沟壑纵横的脸上难掩激动,王铁臂紧握双拳,孙石头花白胡须微颤,陈石头等年轻工徒眼中则满是崇拜与热切。
“诸位昭铁厂同仁!”林昭的声音清朗,借助铁皮传声筒,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自万历二十八年那个雨夜,青石山第一炉铁水涌出,至今日,我昭铁总厂钢轨成山,水力轰鸣,高炉林立!我等携手,已历三载寒暑!” 台下寂静,唯闻旗幡猎猎。
“此三载!”林昭的声音陡然拔高,“我等曾面临矿脉‘死矿’之断言,于青石山下几乎绝望!曾遭遇奎河溃坝,水轮工坊毁于一旦!曾承受赵三虎之流构陷围剿,几近家破人亡!更经历漕运潘汝璋价格倾轧、市井流言污蔑之伤!” 每一句话,都勾起一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比珍贵的记忆。
林大锤身体微颤,下意识攥紧拳头。
“然!”林昭的话锋如同淬火钢刃,骤然转向,“高炉之火,可曾有一日熄灭?!” “没有!”台下,以王铁臂为首的众多工匠,发出低沉吼声。
“水力之锤,可曾有一刻停歇?!” “没有!!”回应声更加响亮。
“我等之心志,可曾有过半分消减?!” “不曾!!!”震耳欲聋的呐喊冲天而起。
“为何?!”林昭张开双臂,“因我辈坚信,格物之力,可兴家国!工匠之艺,亦能不朽!我等在此挥汗如雨,非为一人之富贵,乃为铸万民行路之便利,为夯大明强盛之根基!” “今日,在此,我可坦然告知诸位!”林昭猛地指向身后庞大喧嚣的厂区,“经三载砥砺,我昭铁总厂,已拥改良高炉五座,日产精铁逾万斤!轧钢之机三台,日吐合格工字钢轨五十丈!黑石沟煤窑,依新法开采,日产优质石炭三百石!全厂在册工匠、工徒,计五百三十七人!依《考工录》章程,凭本事晋升之匠师,已有十八人!工徒学有所成,可独立操持要害工序者,百二十人!” 一连串具体而震撼的数字,如同水力锻锤,重重敲击在每个人心头。
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所有工匠胸中激荡。
“然,此巍巍之功,”林昭声音低沉下来,充满真挚情感,“非我林昭一人之力可成!此乃李老蔫师傅,于炉前历经千次失败而不馁,终得炒钢妙法之功!”李老蔫猛地抬头,嘴唇哆嗦。
“乃孙石头师傅,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