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巨龙”的脾性

关灯
病——锅炉火力不济,连杆轴彀脆弱——非我辈之耻!此乃上天赐予我等改进之明灯,是指引我等走向真正成功的路标! 他的目光扫过李老蔫:李师傅,您精通火候,这锅炉燃烧不均、效力低下的难题,恐怕还需您老带领大家,仔细琢磨炉膛结构,优化风道,甚至研究新式燃煤之法! 李老蔫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光,他重重抱拳:少掌柜放心,老汉就算不睡觉,也要把这的胃口伺候好! 林昭又看向王铁臂和几位铁匠、热处理工匠:王师傅,诸位!这连杆轴彀,强度、耐磨、耐热皆不足。

    我们需要更佳的钢材配方,需要更精准的热处理工艺,需要寻找或制造更好的润滑脂膏!这是硬骨头,但我相信,昭铁厂的工匠,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王铁臂把胸膛拍得砰砰响:交给我们!俺就不信,咱能炼出好钢,还治不了这几个铁疙瘩! 最后,林昭看向所有工匠,声音激昂起来:问题就摆在眼前,一一解决便是!我昭铁厂,从无到有炼出钢,从零到一造出水力锤,哪一次不是从失败中闯出来的?哪一次不是靠大家的智慧和汗水拼出来的?今日之败,不过是我等功业碑上,又一笔即将被跨越的注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也点燃了不服输的火焰。

     对!少掌柜说得对!找出毛病,改了便是! 改进炉膛!优化风道!这个俺有想法! 轴彀用钢的淬火,俺觉得上次那个回火温度可以再试试…… 工匠们的热情被重新点燃,沮丧被专注所取代。

    他们不再围着机车哀叹,而是自发地聚拢过来,有的拿着工具开始拆卸故障部件,有的蹲在地上用石块画图讨论,有的则围着李老蔫和王铁臂,激烈地争论着改进方案。

    失败,反而成了凝聚团队、激发智慧的催化剂。

     就在林昭专注于内部技术攻坚,带领团队对巨龙一号解剖会诊之时,一封来自京师的密信,由陈文烛的心腹家仆,悄然送到了他的案头。

     信是陈文烛亲笔所书,用的是寻常问候的家信格式,但内里却以隐语写着真正的信息,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 朝中已闻之事,漕运一党讥为铁牛戏水,徒耗民脂。

    然,首揆申公偶问及徐州铁轨,所费几何,日运几许。

    机遇暗藏,危机亦伏。

    速成实用之器,以备咨取。

    切记,实效胜于万言。

     林昭放下信笺,走到窗边,望向窗外。

    夕阳的余晖将奎河染成一条金红色的缎带,昭铁厂内,那座经过数次改进、日夜不停轰鸣的炼钢高炉,正喷吐着赤红的火焰和滚滚浓烟,象征着这个时代难以想象的工造力量。

     朝堂的风,终于吹到了徐州。

    漕运集团,这个依托大运河而形成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敏锐地感知到了铁路可能带来的威胁,开始发动舆论攻击。

    铁牛戏水,徒耗民脂,这八个字轻飘飘,却足以在重视农桑、讲究实效的朝堂上,形成巨大的阻力。

     而首揆申时行那看似随意的一问——所费几何,日运几许——则是一个更强烈的信号。

    这位以持重务实着称的首辅,对铁路产生了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审慎的,是基于功利价值的。

    他需要看到确凿的数据,无可辩驳的,来权衡利弊,决定是否值得为这新生事物,去对抗强大的保守势力。

     这既是一个天大的机遇,也是一道无形的催命符。

    若不能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那么铁牛戏水的嘲讽,就可能成为定论,将他与昭铁厂数年的心血彻底打入奇技淫巧的冷宫,万劫不复。

     外部的政治压力,内部的技术瓶颈,如同两座大山,一明一暗,同时向他压来。

     林昭收回目光,眼神变得更加锐利和坚定,如同淬火的精钢。

    他摊开纸簿,就着油灯的光芒,开始详细绘制轴彀改进的草图,旁边密密麻麻标注着对锅炉热力效验的思路。

     他知道,抱怨和焦虑毫无用处。

    唯有行动,唯有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才能杀出一条生路。

     这前最深的黑暗,必须用汗水和智慧去驱散。

     必须尽快驯服,因为它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徐邳一线的货物,更是通往一个全新未来的整个黎明。

    而这条路上,每一步都踏在时代的脉搏上,也与帝国最顶层的权力博弈,悄然联系在了一起。

     喜欢我在明朝修铁路请大家收藏:()我在明朝修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