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账目与刀锋

关灯
沉默了片刻。

    他并非完全不通实务,知道技术探索确有失败风险,林昭所言,虽有强词夺理之嫌,却也有几分实情。

    更重要的是,林昭点出了“漕运”这个庞然大物作为对比,暗示他若紧紧揪住这点“程序瑕疵”不放,反而可能被视为不顾大局、甚至是旧利益集团的打手。

     “林主事之言,不无道理。

    ”潘弘道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些许,“然程序之失,终是瑕疵。

    下官建议,此类研发款项,日后当建立内部稽核流程,至少于总局内部存档详备资料,标明预算、用途、负责人及阶段成果,以备查验。

    如此,既全了规矩,也堵了悠悠众口。

    下官回禀部堂时,亦可有据可依。

    ” 他退了一步,不再要求立刻报备工部,而是建议内部规范。

    这既是给林昭一个台阶,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他尽了提醒和规范之责,若日后真出了大问题,他也能撇清部分关系。

     林昭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顺势点头:“潘主事考虑周详,便依此办理。

    日后格物院专项研发,皆按此例立档存查。

    ”他心中清楚,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真正的核心项目,他依然会放在更隐秘的层面进行。

     账目风波暂告一段落,但潘弘道这颗钉子的存在,依然让林昭感到如芒在背。

    他必须加快步伐,在朝中反对势力形成合力之前,拿出更无可辩驳的成果,同时,也要尽快解决淮安那边的隐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林昭与潘弘道在签押房内勾心斗角的同时,淮安城内的范永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赵振山指挥的护路营便衣,如同幽灵般潜伏在范宅四周,监视着一切进出人等。

    汪承业操控的商业网络,则开始对范家的盐业生意进行精准打击——原本与范家合作的几家大商户突然转向,漕帮运输也开始找借口拖延范家的盐船,市面上更隐隐流传着范家得罪了朝廷新贵、即将大祸临头的消息。

     范永昌如坐针毡,他试图联系淮安府衙的刘通判,对方却避而不见。

    往日里称兄道弟的官场朋友,此刻都变得疏远。

    他感觉自己像是一颗被抛弃的棋子。

     “老爷,不好了!”管家连滚爬爬地冲进书房,脸色惨白,“刚刚……刚刚盐运司那边传来消息,说……说我们上一批盐引的手续有些问题,要……要暂扣核查!” 范永昌眼前一黑,险些晕厥。

    盐引被扣,等于掐断了他最大的现金流。

    这是致命的一击! “刘德润(刘通判)这个王八蛋!”范永昌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得粉碎,面目扭曲,“拿了老子那么多好处,现在想撇清关系?做梦!”他知道,自己若倒了,刘通判也别想好过。

    狗急跳墙之下,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是夜,一封没有落款、字迹潦草的密信,由范永昌的心腹家丁,趁着夜色悄悄送到了护路营在淮安的秘密据点。

    信中,范永昌并未直接认罪,却暗示纵火之事另有隐情,牵扯府衙官员,并表示愿“戴罪立功”,提供更多内幕,只求林昭能给他一条生路。

     赵振山拿到密信,立刻快马呈送林昭。

     林昭看完信,冷笑一声:“终于撑不住了。

    ”他当即回信赵振山:“准其戴罪立功,然需拿出真凭实据。

    首要目标,刘通判。

    若证据确凿,可保他家族不被牵连,其本人……流徙三千里,可免死罪。

    ” 他要的,不仅仅是惩罚纵火元凶,更是要借此机会,斩断漕运集团伸向淮安地方官场的一只触手。

    拿下刘通判,既能震慑其他宵小,也能在接下来的朝堂博弈中,增加自己的筹码。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