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玉盘、玉盘

关灯
对?它就像一根笔直的木头,就像我们建房子用的梁……” (别纠结为什么是简体字,你要问那就是信息大一统,你要不信,那就不信吧……) 这种简单的文字,不少孩子还是认识的,毕竟日常生活中总是见到。

    但经历了寻常大人都未必经历过的苦难,他们都很懂事,都耐心地听着柳姐姐讲课。

     这也是杨逍宇放心让柳双双来当这个老师的原因,这批孩子中可没有那种惹人厌的货色。

     接着是“二”、“三”、“十”、“百”、“千”、“日”、“月”、“花”、“草”……这些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复杂文字…… 这些都是杨逍宇安排的教学内容,并且仔仔细细地教了柳双双好几遍。

    这些是结合着樊城重建中的日常,从最实用的数字开始教起。

     按照姑爷教的话,柳双双指着远处正在砌墙的工匠:“看,张大叔搬了‘三’块砖。

    ”又指着堆放的粮袋:“那一堆,大概有‘十’袋粮食。

    ”数字不再是抽象冰冷的符号,而是与孩子们眼中能看到的世界联系了起来。

     认字的过程枯燥而缓慢,但柳双双有着无穷的耐心。

    他鼓励孩子们伸出小手指,在空中跟着她比划;她让认识稍快一点的孩子当“小老师”,教旁边的伙伴;她甚至将文字画成更加形象的图画,来让孩子们明白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的。

     姑爷告诉过她动静结合、将学习的知识更直观的结合生活,是最能够帮助孩子们记忆的方法,也能让学习这个枯燥的过程稍微生动一些。

     姑爷虽然没有小姐厉害,但他说的应该也不会错的! 果不其然,仅仅第二天的时候,棚屋里开始响起孩子们稚嫩却认真的跟读声:“一、二、三……十、百、千……日、月、星……花、草、树……” 让屋外经过的杨逍宇说不出的欣慰,以及一丝怀念。

     然而,杨逍宇知道,光是认字还不够。

    他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记住更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中埋下一颗种子。

     于是,当晚他就找到双儿,又布置下了新的教学任务。

     第二天下午,认字课结束后,柳双双没有让孩子们立刻散去。

     “孩子们,今天不认新字了。

    我教你们唱首歌,好不好?”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小脸上顿时焕发出光彩。

    唱歌可比认字有趣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柳双双脸色微微有些红润,清了清嗓子,目光望向远处樊城残破的城墙轮廓,仿佛又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