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自私”且慷慨的文化输出

关灯
同蒲公英的种子,借着这些童声,飘散在樊城的上空,最终会落地生根,成为这个世界文化土壤的一部分。

     这,是他发布给自己的一项任务,是他对抗那份深入骨髓的孤独的方式,是他对这个接纳了他的世界,一份独特的“文化输出”。

     况且,泱泱华夏,如此伟大的文明、文化输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也是一件百利无害的事情吧! “唱得真好!”一曲终了,刘双双用力鼓掌,毫不吝啬地给予夸奖,“明天我们接着唱,还要学新的!唱得好的,有奖励!” 说着,她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和姐妹们(那些新收的女仆和丫鬟)用麦芽和一点珍贵的糖熬制的、切成小块的麦芽糖。

     孩子们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茅草屋顶。

     一天的劳作随着太阳落下、月亮爬起也终于结束了。

     还是这间教室,点起了几盏明亮的油灯。

     杨逍宇站在黑板前,看着下面稀稀拉拉坐着的二十几个人,大多是些相对年轻、眼神中还带着点求知欲的家丁和少数几个识得几个大字的百姓。

     这是他特地为了解决劳动力知识和素质不够,额外开办的夜校。

     大多数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只想倒头就睡,对“夜校”毫无兴趣,甚至觉得是浪费时间。

    洛诚德也坐在角落,神情有些局促不安,他虽是个秀才,但在这种环境下,也不知该做些什么。

     杨逍宇对此早有预料。

    他今晚教的,不是之乎者也,而是最实用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认字这种基础的教学,已经作为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之后去教他们的父母和亲人了,这样既让孩子们复习和加深印象,又能够节省晚上的成人夜校的时间。

     “今晚,我们学看图纸。

    ”他指着黑板上画着的简易滑轮组结构图,“认识这个吗?对,就是我们白天用的那个吊东西的神器。

    你们知道这上面的线、圈圈、箭头都代表什么吗?” 他将图纸分解开,讲解横线代表木梁,圆圈代表滑轮,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结合实物,讲解得深入浅出。

    接着,他又拿出一张更简单的房屋地基平面图,教大家认识哪里是墙,哪里是门,尺寸数字怎么看。

     “学会看这个,以后根叔、忠叔他们分派活计,说‘去东墙第三根桩位’,你就能立刻找到地方,不用再到处问!说‘把这块石头放到这里’,你看懂图,就知道该放哪儿!省时省力,还能少出错!”杨逍宇的声音带着一种务实的鼓动性。

     这可比干巴巴的认字有用多了!一些家丁的眼睛亮了起来。

    他们白天操作起重机或参与建设,确实经常因为复杂的指示指示而耽误工夫,然而简单的指令他们理解起来又无法准确。

     “还有这个,”杨逍宇又拿出一本自己编写的薄册子,“《安全守则》。

    第一条:起重机最大承重两百斤,违者重罚!第二条:每日开工前检查绳索、木架、滑轮……”他将白天强调的安全条例,用最直白的话写在册子上,一条条念出来。

     “这个必须背下来!这是保命的规矩!谁要是因为不懂规矩或者忘了规矩,把自己或者工友害了,那就不是罚工钱那么简单了!”杨逍宇的语气异常严肃。

     事关身家性命,这下连那些原本昏昏欲睡的人都打起了精神。

    这夜校,似乎…还真有点用? “洛先生。

    ”杨逍宇看向角落的洛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