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繁华之下

关灯
……这些繁华的碎片在他脑中闪过,最终却定格在城门口那一幕。

     “看似严密,实则处处漏风。

    ”他啜了一口微烫的茶汤,眉头微蹙,缓缓开口,“城门口,那些打着‘域外奇珍’幌子的驼队,守城兵丁的盘查……敷衍得惊人。

    ”他放下茶盏,手指在草图标注的城门位置点了点,“尤其那队打着‘安息香料’旗号的,几口大箱子只用长矛象征性地捅了两下箱角,领头的塞过去一小锭银子,那队正便眉开眼笑地挥手放行,连箱盖都未打开查验。

    若那箱中夹带的是刀兵,甚至是……火药呢?”他想起前世历史上那些利用边关松懈走私军械的案例,心底一阵寒意。

     柳梦嫣微微颔首,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官商勾结,自古有之。

    守关的兵丁俸禄微薄,油水丰厚的外域商队便是他们眼中的肥羊。

    银子开道,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漏洞,有心人稍加利用,便是泼天大祸的引线。

    ”她的话语平静,却点出了繁华表象下脆弱的安保基石。

     “还有铁器。

    ”杨逍宇的指尖移到草图另一处,那里标注着几家铁匠铺的位置,“官府明令,严禁私造、私贩兵器,违者重处。

    表面看,城内确实见不到公然买卖刀剑弓弩的铺子。

    但……”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困惑,“打制农具、铁锅、门环、犁铧的铁匠铺却生意兴隆,购买者只需登记个姓名住址(多半是假的),交钱便可提货。

    精铁、生铁交易,虽有官府文牒要求,但黑市里,只要价钱合适,似乎也并非难事。

    这管制,岂非自相矛盾?民间囤积大量铁料,官府却只盯着那几把成型的刀剑,岂不是舍本逐末?” 柳梦嫣眼中闪过一丝讥诮:“这正是当权者惯用的障眼法。

    禁绝明面上的兵器,不过是粉饰太平,安抚民心,以示朝廷威严尚在。

    至于民间铁料流通……一来涉及民生百业,管得太死必生民怨;二来,”她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冰冷,“恐怕也牵涉到某些大人物的产业利益。

    那些铁匠铺背后的东家,未必就干净。

    铁料散落民间,看似无害,实则如同遍地干柴,只差一颗火星。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着,他提到了粮食。

    “丰裕号”、“泰和仓”、“广源米行”……城南几家大粮铺的名字在草图上排开。

    “表面竞争,暗流汹涌。

    ”杨逍宇回忆着细节,“我在‘泰和仓’门口佯装问价,无意中听到两个伙计躲在墙角嘀咕。

    一个抱怨说‘丰裕号’又压低了粗粮价抢客,另一个则嗤笑说‘怕什么,上面老爷们商量好的,细粮的利还不是大伙一起分?左口袋进右口袋罢了。

    ’再联想到几家米行无论门面大小,粮食品种、成色乃至价格波动都异常同步……恐怕这霖益城的大半粮市,早已被一只无形的手暗中操控。

    ” “粮为百价之首,控粮便是控命脉。

    ”柳梦嫣的声音冷冽了几分,“操纵市价,囤积居奇,丰年压价伤农,灾年抬价吸血。

    这幕后之手,攫取的是民脂民膏,动摇的是社稷根基。

    此等局面,绝非霖益一城之疾。

    ”她纤细的手指在“丰裕号”的位置重重一点,“这背后,是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