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侵略如火,燕王无双
关灯
小
中
大
地。
】 【城楼上的中央军士兵看到主帅被杀,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大喊着“燕王杀了主帅”,有的吓得缩在城垛后不敢露头。
朱棣看着地上的耿炳文,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只是对身边的亲卫道:“收兵,回北平。
”】 【至此,真定之战结束。
燕军以数万兵力,击溃中央军十余万主力,歼灭数万人,俘虏数万人(包括顾成等高级武官),缴获军械粮草无数,彻底摧毁了南军的初期野战能力。
而建文朝的“开国老将”耿炳文,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成为靖难之役中第一个阵亡的侯爵级将领。
】 天幕的白光渐渐暗了下去,可奉天殿内的气氛,却像是被冻结了一样,寂静得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攥着龙椅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眶也渐渐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老将耿炳文,会以这样的方式战死——被自己的儿子一箭射杀在城楼下,死得如此狼狈。
他想起当年耿炳文跟着自己打天下,守长兴、战陈友谅、平云南,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头来,却死在了朱家的内战里。
“炳文……我的老兄弟……”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悲痛,“是咱对不起你……是咱让你们自相残杀……” 马皇后这时也来到奉天殿前,走到朱元璋身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小声安慰:“重八,别太难过了。
这是天幕播放的将来事,说不定能改变……你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 朱元璋摇了摇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改变?怎么改变?允炆要削藩,棣儿要自保,这仗躲不过啊!炳文死了,顾成被俘,咱的大明,又少了两个能打的将领……这场靖难之役,到底要牺牲多少人啊!” 他看向朱棣,眼神里满是复杂——有愤怒,有心疼,还有一丝无奈。
他知道,朱棣杀耿炳文,也是为了自保,可耿炳文是他的老兄弟,他心里怎么能不难受? “棣儿,”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你告诉咱,你当时……就不能放他一条生路吗?他已经输了,已经逃了,你为什么非要杀了他?” 朱棣连忙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愧疚:“父皇,儿臣当时也是没办法。
这不是孩童打闹,是你死我活的搏杀。
儿臣为了自保,为了燕军的安危,只能这么做。
儿臣知道耿老将军是功臣,可在战场上,要么杀了敌人,要么被敌人杀,儿臣没有选择。
” 朱元璋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他知道朱棣说得对,战场上没有退路,可他心里的悲痛,却丝毫没有减少 耿炳文站在武将队列里,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在地。
王弼赶紧上前扶住他,小声道:“老耿,没事吧?天幕说的不是真的,您别往心里去。
” 耿炳文却摇了摇头,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
他看着天幕上自己被射杀的画面,心里满是绝望和不甘——他征战一生,没想到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他之前还在想为什么不给朱棣放水,现在才明白,自己不仅没放水,还死在了朱棣手里,死得如此狼狈。
“我……我怎么会这样……”耿炳文喃喃自语,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我守了一辈子城,打了一辈子仗,怎么会输给一个毛头小子……怎么会被他一箭射杀……” 蓝玉站在一旁,看着耿炳文的样子,心里也满是复杂。
他之前还嘲讽耿炳文,可现在看到耿炳文战死的结局,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走到耿炳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耿老将军,别太难过了。
天幕播放的只是将来事,不一定会发生。
你要是真怕,将来就别跟燕王殿下打,或者……跟陛下说说,换个人去。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耿炳文却没有回应,只是低着头,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
他知道,蓝玉说得对,可他是大明的将领,君命难违。
要是将来建文帝真派他去打朱棣,他还是要去,到时候,说不定真会像天幕上播放的那样,死在朱棣手里。
徐达走到耿炳文身边,叹了口气:“炳文,别灰心。
你是老将,经验丰富,只要将来小心应对,未必会输。
燕王殿下虽然厉害,可也不是没有弱点。
你只要抓住他的弱点,说不定能打赢。
” 耿炳文抬起头,看着徐达,眼神里满是迷茫:“徐大哥,我……我还能打赢吗?他一天就灭了我四万兵马,还杀了杨松、俘了潘忠,我……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 徐达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能!你只要记住,打仗不光靠兵力,还靠谋略。
你擅长防守,只要你能守住,拖垮燕军,就能赢。
而且,陛下也会帮你,不会让你孤军奋战。
” 耿炳文点了点头,可心里的绝望,却丝毫没有减少。
他知道,徐达是在安慰他,可天幕上的结局,像是一道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后宫的坤宁宫偏殿里,徐妙云看着天幕上朱棣射杀耿炳文的画面,心里满是复杂。
她为朱棣打赢仗而高兴,可也为耿炳文的死而难过——耿炳文是父皇的老部下,也是大明的功臣,死在夫君手里,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嫂子,你别太担心。
”周王妃冯氏走到徐妙云身边,小声道,“燕王殿下也是为了自保,要是不杀耿炳文,耿炳文逃出去找到援军,殿下就危险了。
” 徐妙云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我知道,可……可耿老将军毕竟是功臣,就这么死了,总归有些可惜。
而且,父皇肯定会难过的。
” 马皇后坐在一旁,叹了口气:“妙云,你别太自责。
这是内战,总有伤亡。
棣儿也是没办法,要是不杀耿炳文,将来死的可能就是棣儿。
咱们能做的,就是祈祷这场仗能早点结束,别再有人牺牲了。
” 秦王妃王氏也道:“是啊,弟妹。
我哥哥当年跟明军打仗,也杀过不少明军将领,这就是战场的规矩。
四弟要是心慈手软,死的就是他自己。
” 徐妙云看着窗外的天空,心里暗暗道:四郎,你一定要平安。
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支持你。
可你也要记住,别杀太多人,别让父皇太难过。
后宫的女眷们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着。
她们为朱棣打赢仗而高兴,可也为战争的残酷而难过。
她们知道,这场“靖难之役”还没结束,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人牺牲,更多的家庭破碎。
文华殿里,李善长、刘伯温等文臣也在讨论真定之战的结局。
气氛异常凝重,每个人的心里都满是担忧。
李善长捋着胡子,道:“燕王殿下打赢了真定之战,彻底摧毁了南军的初期野战能力。
接下来,建文帝肯定会派更多的兵马去围剿,到时候,内战会更惨烈,大明的国力,也会被消耗得更厉害。
” 刘伯温摇着羽扇,道:“是啊,耿炳文战死,顾成被俘,建文帝手里能打的将领又少了两个。
接下来,他很可能会派郭英、俞通渊等人去,可这些人,现在看来,根本不是殿下的对手。
而且,燕王殿下打赢了真定之战,士气正盛,兵力也壮大了不少。
他现在有了更多的资本,更不会轻易议和。
接下来,他很可能会主动出击,攻打更多的城池,扩大自己的地盘。
” 文臣们讨论了半天,最后只能叹气。
他们知道,这场内战已经无法避免,大明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们只能祈祷,这场仗能早点结束,别让大明的根基被彻底摧毁。
奉天殿内,朱棣站在朱元璋身边,脸上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反而满是冷静。
他知道,真定之战的胜利,只是靖难之路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父皇,”朱棣躬身道,“真定之战虽然打赢了,可建文帝肯定会派更多的兵马去围剿。
依儿臣看,接下来,打算先巩固北平周边的地盘,收编投降的中央军士兵,壮大自己的兵力。
然后,再主动出击,攻打保定、河间等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
现在的你,兵力还不够强,不能硬碰硬。
先巩固地盘,壮大兵力,再寻找机会出击,这才是长久之计。
” 徐达走到朱棣身边,道:“老四,你还要注意。
建文帝接下来很可能会派其他人挂帅,他手里有大量的精锐兵马,一定要小心,别被兵力吓住,要多用谋略。
” 朱棣点了点头,道:“多谢岳父提醒。
”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城楼上的中央军士兵看到主帅被杀,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大喊着“燕王杀了主帅”,有的吓得缩在城垛后不敢露头。
朱棣看着地上的耿炳文,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只是对身边的亲卫道:“收兵,回北平。
”】 【至此,真定之战结束。
燕军以数万兵力,击溃中央军十余万主力,歼灭数万人,俘虏数万人(包括顾成等高级武官),缴获军械粮草无数,彻底摧毁了南军的初期野战能力。
而建文朝的“开国老将”耿炳文,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成为靖难之役中第一个阵亡的侯爵级将领。
】 天幕的白光渐渐暗了下去,可奉天殿内的气氛,却像是被冻结了一样,寂静得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攥着龙椅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眶也渐渐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老将耿炳文,会以这样的方式战死——被自己的儿子一箭射杀在城楼下,死得如此狼狈。
他想起当年耿炳文跟着自己打天下,守长兴、战陈友谅、平云南,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头来,却死在了朱家的内战里。
“炳文……我的老兄弟……”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悲痛,“是咱对不起你……是咱让你们自相残杀……” 马皇后这时也来到奉天殿前,走到朱元璋身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小声安慰:“重八,别太难过了。
这是天幕播放的将来事,说不定能改变……你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 朱元璋摇了摇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改变?怎么改变?允炆要削藩,棣儿要自保,这仗躲不过啊!炳文死了,顾成被俘,咱的大明,又少了两个能打的将领……这场靖难之役,到底要牺牲多少人啊!” 他看向朱棣,眼神里满是复杂——有愤怒,有心疼,还有一丝无奈。
他知道,朱棣杀耿炳文,也是为了自保,可耿炳文是他的老兄弟,他心里怎么能不难受? “棣儿,”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你告诉咱,你当时……就不能放他一条生路吗?他已经输了,已经逃了,你为什么非要杀了他?” 朱棣连忙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愧疚:“父皇,儿臣当时也是没办法。
这不是孩童打闹,是你死我活的搏杀。
儿臣为了自保,为了燕军的安危,只能这么做。
儿臣知道耿老将军是功臣,可在战场上,要么杀了敌人,要么被敌人杀,儿臣没有选择。
” 朱元璋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他知道朱棣说得对,战场上没有退路,可他心里的悲痛,却丝毫没有减少 耿炳文站在武将队列里,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在地。
王弼赶紧上前扶住他,小声道:“老耿,没事吧?天幕说的不是真的,您别往心里去。
” 耿炳文却摇了摇头,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
他看着天幕上自己被射杀的画面,心里满是绝望和不甘——他征战一生,没想到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他之前还在想为什么不给朱棣放水,现在才明白,自己不仅没放水,还死在了朱棣手里,死得如此狼狈。
“我……我怎么会这样……”耿炳文喃喃自语,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我守了一辈子城,打了一辈子仗,怎么会输给一个毛头小子……怎么会被他一箭射杀……” 蓝玉站在一旁,看着耿炳文的样子,心里也满是复杂。
他之前还嘲讽耿炳文,可现在看到耿炳文战死的结局,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走到耿炳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耿老将军,别太难过了。
天幕播放的只是将来事,不一定会发生。
你要是真怕,将来就别跟燕王殿下打,或者……跟陛下说说,换个人去。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耿炳文却没有回应,只是低着头,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
他知道,蓝玉说得对,可他是大明的将领,君命难违。
要是将来建文帝真派他去打朱棣,他还是要去,到时候,说不定真会像天幕上播放的那样,死在朱棣手里。
徐达走到耿炳文身边,叹了口气:“炳文,别灰心。
你是老将,经验丰富,只要将来小心应对,未必会输。
燕王殿下虽然厉害,可也不是没有弱点。
你只要抓住他的弱点,说不定能打赢。
” 耿炳文抬起头,看着徐达,眼神里满是迷茫:“徐大哥,我……我还能打赢吗?他一天就灭了我四万兵马,还杀了杨松、俘了潘忠,我……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 徐达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能!你只要记住,打仗不光靠兵力,还靠谋略。
你擅长防守,只要你能守住,拖垮燕军,就能赢。
而且,陛下也会帮你,不会让你孤军奋战。
” 耿炳文点了点头,可心里的绝望,却丝毫没有减少。
他知道,徐达是在安慰他,可天幕上的结局,像是一道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后宫的坤宁宫偏殿里,徐妙云看着天幕上朱棣射杀耿炳文的画面,心里满是复杂。
她为朱棣打赢仗而高兴,可也为耿炳文的死而难过——耿炳文是父皇的老部下,也是大明的功臣,死在夫君手里,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嫂子,你别太担心。
”周王妃冯氏走到徐妙云身边,小声道,“燕王殿下也是为了自保,要是不杀耿炳文,耿炳文逃出去找到援军,殿下就危险了。
” 徐妙云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我知道,可……可耿老将军毕竟是功臣,就这么死了,总归有些可惜。
而且,父皇肯定会难过的。
” 马皇后坐在一旁,叹了口气:“妙云,你别太自责。
这是内战,总有伤亡。
棣儿也是没办法,要是不杀耿炳文,将来死的可能就是棣儿。
咱们能做的,就是祈祷这场仗能早点结束,别再有人牺牲了。
” 秦王妃王氏也道:“是啊,弟妹。
我哥哥当年跟明军打仗,也杀过不少明军将领,这就是战场的规矩。
四弟要是心慈手软,死的就是他自己。
” 徐妙云看着窗外的天空,心里暗暗道:四郎,你一定要平安。
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支持你。
可你也要记住,别杀太多人,别让父皇太难过。
后宫的女眷们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着。
她们为朱棣打赢仗而高兴,可也为战争的残酷而难过。
她们知道,这场“靖难之役”还没结束,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人牺牲,更多的家庭破碎。
文华殿里,李善长、刘伯温等文臣也在讨论真定之战的结局。
气氛异常凝重,每个人的心里都满是担忧。
李善长捋着胡子,道:“燕王殿下打赢了真定之战,彻底摧毁了南军的初期野战能力。
接下来,建文帝肯定会派更多的兵马去围剿,到时候,内战会更惨烈,大明的国力,也会被消耗得更厉害。
” 刘伯温摇着羽扇,道:“是啊,耿炳文战死,顾成被俘,建文帝手里能打的将领又少了两个。
接下来,他很可能会派郭英、俞通渊等人去,可这些人,现在看来,根本不是殿下的对手。
而且,燕王殿下打赢了真定之战,士气正盛,兵力也壮大了不少。
他现在有了更多的资本,更不会轻易议和。
接下来,他很可能会主动出击,攻打更多的城池,扩大自己的地盘。
” 文臣们讨论了半天,最后只能叹气。
他们知道,这场内战已经无法避免,大明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们只能祈祷,这场仗能早点结束,别让大明的根基被彻底摧毁。
奉天殿内,朱棣站在朱元璋身边,脸上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反而满是冷静。
他知道,真定之战的胜利,只是靖难之路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父皇,”朱棣躬身道,“真定之战虽然打赢了,可建文帝肯定会派更多的兵马去围剿。
依儿臣看,接下来,打算先巩固北平周边的地盘,收编投降的中央军士兵,壮大自己的兵力。
然后,再主动出击,攻打保定、河间等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
现在的你,兵力还不够强,不能硬碰硬。
先巩固地盘,壮大兵力,再寻找机会出击,这才是长久之计。
” 徐达走到朱棣身边,道:“老四,你还要注意。
建文帝接下来很可能会派其他人挂帅,他手里有大量的精锐兵马,一定要小心,别被兵力吓住,要多用谋略。
” 朱棣点了点头,道:“多谢岳父提醒。
”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