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场豪赌,北平作饵
关灯
小
中
大
从松亭关突围,比登天还难。
而且宁王朱权虽然是燕王的弟弟,可他未必敢跟燕王联手——朱允炆要是知道宁王通敌,肯定会派兵围剿宁王。
” 朱元璋看着李文忠,心里最后一丝希望也快灭了:“保儿,连你也觉得棣儿赢不了?” 李文忠躬身道:“陛下,臣不是说燕王殿下赢不了,是……以现在的局势,赢的机会太渺茫了。
除非……除非有奇迹发生。
” 李景隆站在父亲身后,听到“奇迹”二字,手指悄悄攥紧。
他想起自己之前跟着傅友德、蓝玉打仗时学到的战术,心里隐隐有个想法,可看着殿里的开国名将,又不敢说出口——他怕自己说错了,被父亲责骂,也被陛下和各位将军笑话。
殿内的气氛又沉了下去。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烧饼,咬了一口,却觉得索然无味。
马皇后看着众人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可还是强撑着安慰:“大家别太灰心,天幕还没播完,说不定接下来就有转机。
” 就在这时,头顶的天幕突然“嗡”地亮起,白光再次笼罩奉天殿。
众人连忙抬头,只见天幕上先跳出一行黑色大字,像是在揭开一个被忽略的真相: 【休息结束,天幕继续播放。
建文元年十月,应天府乾清宫。
朱允炆看着满朝文武,拍着御案宣布:“朕决定,拜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统帅五十万大军,北上剿灭朱棣!”】 【此令一出,满朝皆惊——齐泰、黄子澄等人都以为会选郭英或瞿能,没想到朱允炆会选李景隆。
后世有人私下议论:“李景隆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只会纸上谈兵,怎么能指挥五十万大军?”甚至有人说他是“当代赵括”,迟早会把大军带垮。
】 【可事实并非如此——李景隆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他早年就跟着傅友德讨伐纳哈出,在金山之战中,率五千骑兵冲锋,斩杀北元将领数人,俘获战马千匹;捕鱼儿海之战,他是蓝玉的先锋官,率部先登,攻破北元大营,亲手擒获北元宗室数人;后来又跟着宋晟讨伐罕东卫,平定西番诸蛮,每一场仗都打得有声有色。
】 【除了战功,李景隆还擅长“治事”——他曾管理明初最复杂的外贸“茶马贸易”,协调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茶商和番族,不仅保证了战马的供应,还为朝廷节省了不少银两。
】 【更重要的是,李景隆的“出道时间”,只比朱棣晚三年——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李景隆洪武十六年就跟着傅友德出征,论资历,他不比朱棣浅;论能力,他文武双全,既能打仗,又能治事。
朱允炆选他当主帅,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看中了他的综合能力。
】 “什么?!”李文忠猛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天幕——他一直以为儿子李景隆只会读兵书,最多跟着自己打些小仗,没想到儿子居然有这么多战功,还管理过茶马贸易!他转过头,看着身边的李景隆,眼神里满是震惊和欣慰:“九江……天幕上说的……都是真的?你怎么从来没跟为父说过?” 李景隆被父亲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声道:“爹,那些都是小事,不值得跟您说。
而且……跟您和各位将军的战功比起来,儿子这点功劳,根本不算什么。
” 朱元璋也激动得拍了拍御案,大声道:“九江啊!咱之前还以为你是个纨绔子弟,没想到你这么有本事!天幕真是个好东西啊啊!之前挖出了宋晟、瞿能、杨文,现在又挖出了李景隆!这是天佑朱家!天佑大明啊!” 徐达也笑着道:“文忠,你可真是好福气!景隆这孩子,文武双全,比咱们当年还厉害!有他在,大明以后就有靠了!” 傅友德也道:“是啊!之前还在想着五十万大军没人能指挥,现在看来,九江这小子完全能胜任!他跟着傅友德、蓝玉、宋晟历练过,又懂兵法,还会治事,指挥五十万大军,肯定没问题!” 李景隆听到各位将军的夸奖,脸都红了,连忙躬身道:“陛下,各位将军,您谬赞了。
小臣还有很多要学的地方,要是真能指挥五十万大军,定会全力以赴,剿灭燕王殿下,报效大明。
” 朱元璋看着李景隆傅友德,脸上黑的不行,两人意识到不对赶紧跪下请罪,我这个嘴啊,怎么往外乱说啊。
天幕的画面一转,从应天府换到了北平燕王府。
字迹也变得沉重起来,像是在诉说朱棣的绝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景隆挂帅后,五十万大军迅速向河北集结。
而朱棣此时的处境,比之前更难——他不仅要面对人力、物力、财力全方面碾压的建文朝廷,还要面对地理位置上的“四面楚歌”。
】 【从地图上看,北平被三个都司包围:东边是辽东都司(杨文、平安的兵马),西边是山西都司(吴杰的山西边军),北边是大宁都司(刘真的兵马);最要命的是南边,北平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正好可以从南边北上,直扑北平。
】 【兵力上,朱棣更是捉襟见肘——他虽然控制了北平三府,可经过之前的战斗,兵力损耗很大。
就算把所有能调动的兵马都集中起来,包括归附的蒙古骑兵、收编的中央军降兵,最多也只能压榨出四万机动兵力。
】 【而他要面对的中央军,却是“全明星阵容”:骑兵有豹韬卫精骑(皇帝亲军)、甘凉铁骑(西北精锐)、辽东铁骑(北疆劲旅)、西番铁骑(青海勇士);步兵有瞿能的西川军(山地精锐)、郭英的百战老兵;将领更是云集了郭英、俞通渊、瞿能、平安、吴杰等洪武朝名将。
】 【燕王府内,朱棣看着舆图,眉头皱成一团。
张玉、徐安等将领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
朱棣手指敲着舆图上的北平,声音低沉:“五十万大军,
而且宁王朱权虽然是燕王的弟弟,可他未必敢跟燕王联手——朱允炆要是知道宁王通敌,肯定会派兵围剿宁王。
” 朱元璋看着李文忠,心里最后一丝希望也快灭了:“保儿,连你也觉得棣儿赢不了?” 李文忠躬身道:“陛下,臣不是说燕王殿下赢不了,是……以现在的局势,赢的机会太渺茫了。
除非……除非有奇迹发生。
” 李景隆站在父亲身后,听到“奇迹”二字,手指悄悄攥紧。
他想起自己之前跟着傅友德、蓝玉打仗时学到的战术,心里隐隐有个想法,可看着殿里的开国名将,又不敢说出口——他怕自己说错了,被父亲责骂,也被陛下和各位将军笑话。
殿内的气氛又沉了下去。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烧饼,咬了一口,却觉得索然无味。
马皇后看着众人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可还是强撑着安慰:“大家别太灰心,天幕还没播完,说不定接下来就有转机。
” 就在这时,头顶的天幕突然“嗡”地亮起,白光再次笼罩奉天殿。
众人连忙抬头,只见天幕上先跳出一行黑色大字,像是在揭开一个被忽略的真相: 【休息结束,天幕继续播放。
建文元年十月,应天府乾清宫。
朱允炆看着满朝文武,拍着御案宣布:“朕决定,拜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统帅五十万大军,北上剿灭朱棣!”】 【此令一出,满朝皆惊——齐泰、黄子澄等人都以为会选郭英或瞿能,没想到朱允炆会选李景隆。
后世有人私下议论:“李景隆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只会纸上谈兵,怎么能指挥五十万大军?”甚至有人说他是“当代赵括”,迟早会把大军带垮。
】 【可事实并非如此——李景隆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他早年就跟着傅友德讨伐纳哈出,在金山之战中,率五千骑兵冲锋,斩杀北元将领数人,俘获战马千匹;捕鱼儿海之战,他是蓝玉的先锋官,率部先登,攻破北元大营,亲手擒获北元宗室数人;后来又跟着宋晟讨伐罕东卫,平定西番诸蛮,每一场仗都打得有声有色。
】 【除了战功,李景隆还擅长“治事”——他曾管理明初最复杂的外贸“茶马贸易”,协调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茶商和番族,不仅保证了战马的供应,还为朝廷节省了不少银两。
】 【更重要的是,李景隆的“出道时间”,只比朱棣晚三年——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李景隆洪武十六年就跟着傅友德出征,论资历,他不比朱棣浅;论能力,他文武双全,既能打仗,又能治事。
朱允炆选他当主帅,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看中了他的综合能力。
】 “什么?!”李文忠猛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天幕——他一直以为儿子李景隆只会读兵书,最多跟着自己打些小仗,没想到儿子居然有这么多战功,还管理过茶马贸易!他转过头,看着身边的李景隆,眼神里满是震惊和欣慰:“九江……天幕上说的……都是真的?你怎么从来没跟为父说过?” 李景隆被父亲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声道:“爹,那些都是小事,不值得跟您说。
而且……跟您和各位将军的战功比起来,儿子这点功劳,根本不算什么。
” 朱元璋也激动得拍了拍御案,大声道:“九江啊!咱之前还以为你是个纨绔子弟,没想到你这么有本事!天幕真是个好东西啊啊!之前挖出了宋晟、瞿能、杨文,现在又挖出了李景隆!这是天佑朱家!天佑大明啊!” 徐达也笑着道:“文忠,你可真是好福气!景隆这孩子,文武双全,比咱们当年还厉害!有他在,大明以后就有靠了!” 傅友德也道:“是啊!之前还在想着五十万大军没人能指挥,现在看来,九江这小子完全能胜任!他跟着傅友德、蓝玉、宋晟历练过,又懂兵法,还会治事,指挥五十万大军,肯定没问题!” 李景隆听到各位将军的夸奖,脸都红了,连忙躬身道:“陛下,各位将军,您谬赞了。
小臣还有很多要学的地方,要是真能指挥五十万大军,定会全力以赴,剿灭燕王殿下,报效大明。
” 朱元璋看着李景隆傅友德,脸上黑的不行,两人意识到不对赶紧跪下请罪,我这个嘴啊,怎么往外乱说啊。
天幕的画面一转,从应天府换到了北平燕王府。
字迹也变得沉重起来,像是在诉说朱棣的绝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景隆挂帅后,五十万大军迅速向河北集结。
而朱棣此时的处境,比之前更难——他不仅要面对人力、物力、财力全方面碾压的建文朝廷,还要面对地理位置上的“四面楚歌”。
】 【从地图上看,北平被三个都司包围:东边是辽东都司(杨文、平安的兵马),西边是山西都司(吴杰的山西边军),北边是大宁都司(刘真的兵马);最要命的是南边,北平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正好可以从南边北上,直扑北平。
】 【兵力上,朱棣更是捉襟见肘——他虽然控制了北平三府,可经过之前的战斗,兵力损耗很大。
就算把所有能调动的兵马都集中起来,包括归附的蒙古骑兵、收编的中央军降兵,最多也只能压榨出四万机动兵力。
】 【而他要面对的中央军,却是“全明星阵容”:骑兵有豹韬卫精骑(皇帝亲军)、甘凉铁骑(西北精锐)、辽东铁骑(北疆劲旅)、西番铁骑(青海勇士);步兵有瞿能的西川军(山地精锐)、郭英的百战老兵;将领更是云集了郭英、俞通渊、瞿能、平安、吴杰等洪武朝名将。
】 【燕王府内,朱棣看着舆图,眉头皱成一团。
张玉、徐安等将领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
朱棣手指敲着舆图上的北平,声音低沉:“五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