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市井闻豪 刘备卖席
关灯
小
中
大
数日磨合,张珩已渐渐适应了体内奔腾的力量与脑海中新增的武道记忆。
那源自霸王的传承,不再仅仅是外来强行灌入的知识,开始真正与他自身的呼吸、心跳、肌肉记忆融为一体。
举手投足间,那股因力量失控而导致的笨拙与突兀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内敛,仿佛汹涌的江河归于深邃的河道,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磅礴伟力。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自家后院熟悉力量、演练那惊世骇俗的“破军八式”。
对这个世界,对这个即将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探究欲望。
记忆中的历史脉络与眼前真实世界的细节,亟待相互印证。
这一日,天光正好,春末的暖阳洒在涿县的青石板街道上,带着几分慵懒。
张珩禀明了父亲,只言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张平见他气色红润,举止也恢复了往日的沉稳(甚至更为沉静),只当他是病后闷坏了,叮嘱两句便允了。
没有带随从,张珩独自一人,信步走进了涿县最热闹的集市。
甫一踏入,喧嚣的声浪便扑面而来。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嬉闹声、牲口的嘶鸣声……交织成一幅活色生生的市井画卷。
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刚出笼的麦饼香气、蔬果的清新、生肉摊的腥膻、还有牲畜粪便和泥土混杂的原始味道。
这对于前世习惯了超市洁净有序环境的张珩来说,是一种极其新鲜而又略显粗粝的体验。
他放缓脚步,目光饶有兴致地掠过两旁林立的摊位。
有贩卖粗布麻衣的,有摆着各式陶器瓦罐的,有现场打造农具、火星四溅的铁匠铺,也有悬挂着野兔、山鸡等猎物的肉铺(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记忆中尚未谋面的张飞)。
行人摩肩接踵,有衣着光鲜的士人、商贾,更多的是身着短褐、面色黧黑的农夫、匠户。
他们的脸上,或带着为生计奔波的疲惫,或洋溢着完成一笔交易的满足,也有人眼神麻木,透露出底层百姓在沉重赋税和动荡时局下的无奈。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百态。
书本上的寥寥数语,化作了眼前鲜活而具体的人间烟火。
张珩心中感慨,历史的洪流,最终冲刷的还是这些最普通的沙砾。
他随着人流慢慢前行,并未在任何摊位前过多停留。
直到走到集市相对偏僻的一个角落,这里人流稍稀,摊位也简陋许多,多是些贩卖自家编制的筐篓、草鞋、草席等物什的小贩。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被一个摊位后的人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青年,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身高七尺有余,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膝盖和手肘处打着不起眼的补丁,却浆洗得十分干净。
他并未像其他小贩那样高声吆喝,只是安静地坐在一个小马扎上,身旁堆放着一些编织好的草席和几双草鞋。
吸引张珩的,
那源自霸王的传承,不再仅仅是外来强行灌入的知识,开始真正与他自身的呼吸、心跳、肌肉记忆融为一体。
举手投足间,那股因力量失控而导致的笨拙与突兀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内敛,仿佛汹涌的江河归于深邃的河道,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磅礴伟力。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自家后院熟悉力量、演练那惊世骇俗的“破军八式”。
对这个世界,对这个即将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探究欲望。
记忆中的历史脉络与眼前真实世界的细节,亟待相互印证。
这一日,天光正好,春末的暖阳洒在涿县的青石板街道上,带着几分慵懒。
张珩禀明了父亲,只言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张平见他气色红润,举止也恢复了往日的沉稳(甚至更为沉静),只当他是病后闷坏了,叮嘱两句便允了。
没有带随从,张珩独自一人,信步走进了涿县最热闹的集市。
甫一踏入,喧嚣的声浪便扑面而来。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嬉闹声、牲口的嘶鸣声……交织成一幅活色生生的市井画卷。
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刚出笼的麦饼香气、蔬果的清新、生肉摊的腥膻、还有牲畜粪便和泥土混杂的原始味道。
这对于前世习惯了超市洁净有序环境的张珩来说,是一种极其新鲜而又略显粗粝的体验。
他放缓脚步,目光饶有兴致地掠过两旁林立的摊位。
有贩卖粗布麻衣的,有摆着各式陶器瓦罐的,有现场打造农具、火星四溅的铁匠铺,也有悬挂着野兔、山鸡等猎物的肉铺(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记忆中尚未谋面的张飞)。
行人摩肩接踵,有衣着光鲜的士人、商贾,更多的是身着短褐、面色黧黑的农夫、匠户。
他们的脸上,或带着为生计奔波的疲惫,或洋溢着完成一笔交易的满足,也有人眼神麻木,透露出底层百姓在沉重赋税和动荡时局下的无奈。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百态。
书本上的寥寥数语,化作了眼前鲜活而具体的人间烟火。
张珩心中感慨,历史的洪流,最终冲刷的还是这些最普通的沙砾。
他随着人流慢慢前行,并未在任何摊位前过多停留。
直到走到集市相对偏僻的一个角落,这里人流稍稀,摊位也简陋许多,多是些贩卖自家编制的筐篓、草鞋、草席等物什的小贩。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被一个摊位后的人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青年,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身高七尺有余,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膝盖和手肘处打着不起眼的补丁,却浆洗得十分干净。
他并未像其他小贩那样高声吆喝,只是安静地坐在一个小马扎上,身旁堆放着一些编织好的草席和几双草鞋。
吸引张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