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吏治试金与暗布棋局

关灯
嬴政的旨意下达,由长公子扶苏协同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主持对关中及三川、河东等临近郡县的中下层官吏进行一轮“新政推行专项考察”。

    这道旨意,在朝堂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毕竟考察吏治乃国之常情,且由两位丞相牵头,长公子更多是学习与协理。

     然而,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看似平常的考察背后,所蕴含的不同寻常的意味。

    扶苏并未大张旗鼓,而是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了天工苑内一处新辟的静室,美其名曰“便于查阅新政相关档案数据”。

     考察的核心,围绕着雪盐配给、新农具分发、以及“保暖三策”落实过程中,各级官吏的执行效率、账目清晰度以及民间反馈。

    扶苏并未直接插手具体人员的评判,而是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考察标准: 其一,数据核验。

    他要求各地上报的雪盐销售、农具分发、石炭调运等数据,必须与少府、治粟内史的存档,以及天工苑根据生产工艺推算的产量进行交叉比对,误差过大者,需重点说明。

     其二,民情暗访。

    他抽调了部分黑冰台的暗探,以及天工苑“速成班”中表现机敏、口风严密的学员,混杂在商队、游学士子中,深入乡里,实地探访新政推行的真实效果与官吏风评。

     其三,实务问对。

    对于被考察的官吏,尤其是县令、丞、尉及具体经办吏员,除常规问询外,还需现场解答关于新式记账法、标准度量衡使用、乃至曲辕犁、筒车原理的简单问题,以此判断其是否真正理解并用心推行新政。

     这套方法,融合了数据分析、实地调研与能力测试,远比以往单纯依靠上官评语、查看文书(且文书可造假)的方式更为立体和精准。

    许多习惯了欺上瞒下、敷衍塞责的官吏,在这套新标准面前,顿时原形毕露。

     李斯与冯去疾起初对扶苏这套“标新立异”的方法持保留态度,但在看到第一批考察结果——揪出了数个此前隐藏颇深、利用新政漏洞贪墨或怠政的蠹虫,同时也发现了几名虽出身低微但能力出众、勤勉任事的干吏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法确实有效。

    李斯更是从中看到了强化中央控制、提升行政效率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