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咸阳定策与彭城危局

关灯
扶苏的决定很快化为具体的行动。

    王绾以治粟内史的名义,将萧何整理的简报与天工苑掌握的线索相结合,形成了一份措辞严谨、证据链清晰的弹劾奏疏,直送御史大夫府。

    奏疏中并未提及走私等尚未有铁证的重罪,而是聚焦于敖仓郡丞系统及彭城贾市掾在漕运事务中“账目混淆、调度失当、损耗异常,恐涉贪墨,贻误军机”等确凿的行政过失与嫌疑。

     这份奏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石头,在御史台乃至更高层引起了波澜。

    证据指向明确,且涉及北疆军需,御史大夫无法再视而不见,只得启动初步核查程序。

    消息灵通的朝臣们立刻意识到,长公子这是要对漕运系统动真格的了,风向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治粟内史衙署内,气氛也因此变得有些异样。

     张漕运丞再见萧何时,脸上的笑容虽然依旧,但那层客气背后的疏离感似乎更浓了几分,甚至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

    他不再给萧何堆积陈年旧账,而是“体谅”地表示,萧协理既然对近期漕运账目已有见解,不若就专注于核查与北疆军需相关的、近期的船只调度与损耗记录,以期能“尽快有所建树”。

     这看似给了萧何更明确的方向,实则将他的调查范围限制在了“军需”和“近期”,意图将他与敖仓乃至更广泛的漕运积弊隔离开来,避免他触及更深的核心。

     萧何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地应承下来。

    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调阅与彭城、敖仓相关的近期军粮转运记录,与之前的发现相互印证。

    他敏锐地察觉到,在近期北疆军情紧张以来的记录中,那些异常的损耗和调度似乎有所收敛,但并未完全消失,只是手法变得更加隐蔽,仿佛知道有人在盯着一般。

     “对方已经警觉了……”萧何心中暗忖,更加坚定了必须尽快找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