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投军

关灯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

     浙江台州府临海县张家村,天刚蒙蒙亮,薄雾浮在田埂上,几缕炊烟从屋顶升起,村子还沉浸在清晨的静谧里。

     张定远二十三岁,身材高大,肩宽背直,脸庞方正,眉眼间透着一股沉稳劲儿。

    他出身军户,父亲曾是边军老兵,退伍回乡后教他练刀习武,规矩严,话不多。

    他也养成了少言寡语、做事利落的习惯。

    这天早上,他刚挑完两桶水回来,正蹲在院门口磨那把旧刀,忽然听见村口传来一声惨叫。

     紧接着,火光冲天。

     倭寇来了。

     他们从海边登陆,趁天未亮突袭村庄,手持弯刀,见人就砍,见屋就烧。

    村民四散奔逃,哭喊声撕破晨雾。

    张定远抓起刀就往村口冲,途中撞见几个倭寇正在拖拽一名妇人,他二话不说扑上去,一刀劈断一人手臂,又踹翻另一个。

    可对方有七八人,他寡不敌众,被逼退到墙角。

     父亲张老七闻讯赶来,手中只有一根铁枪。

    他将几名村民护在身后,怒吼着迎上前去。

    刀光闪动,一记横斩划过胸口。

    老人踉跄后退,靠在断墙上,血顺着铠甲缝隙流下。

     张定远杀出重围冲到他身边时,父亲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

    他嘴唇颤抖,眼神却死死盯着儿子,用尽最后力气挤出几个字:“去……从军……替我报仇……” 话音落下,头一歪,没了气息。

     张定远跪在地上,双手抱着父亲的身体,浑身发抖。

    不是怕,是恨。

    牙齿咬得生疼,指甲掐进掌心,可他一声没吭。

    他知道,凭自己一人之力,杀不了这群畜生。

    要报仇,就得参军,进戚家军,用军令、阵法、火器,把倭寇一个不留地剿灭。

     太阳西斜,村里火势渐熄,只剩焦木与尸臭弥漫在风中。

     张定远用锄头在屋后山坡挖了个坑,将父亲简单下葬。

    没有棺材,只裹了一床旧被。

    他砍了块木板当碑,用刀刻下“先父张老七之墓”七个字,插在坟前。

    然后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声音低沉却清晰:“爹,我必从军,杀尽倭寇,绝不回头。

    ” 夜里,他回屋收拾行装。

    干粮、水囊、替换的粗布衣裳,还有父亲留下的那把旧刀。

    刀身有缺口,柄缠麻绳,是他从小练武的伴。

    他用布仔细包好,贴身藏在怀里。

    这是唯一的遗物,也是他此行唯一的信物。

     天还没亮,他背上包袱,推开门,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想惊动尚存的村民,也不愿有人劝他留下。

    他知道,守在这里,不过是等死;走出去,才有机会报仇。

     山路崎岖,三十里官道蜿蜒向南。

    越往南走,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