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戚帅亲见,初露锋芒

关灯
右脚踩进昨日踏出的浅坑,左脚稳稳落在刘虎曾插匕首的位置,张定远缓缓收刀入鞘。

    铜箍松动,刀鞘合不严实,他用拇指将裂口处的皮带再扣紧一格,确保它牢牢挂在腰侧。

    肩头淤伤随着呼吸隐隐作痛,铠甲上的裂痕尚未修补,但他站得笔直,目光迎向走来的王勇。

     王勇未说话,只微微点头。

    两人并肩而行,穿过营区主道。

    沿途士卒纷纷停下操练,目光追随着张定远的身影。

    有人低声议论,声音压得极低,却仍能听出其中惊异与敬畏。

    张定远目不斜视,右手始终搭在断刀柄上,步伐沉稳如丈量军规,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节奏上。

     中军大帐立于营地高台之上,三面旗杆林立,唯有一面未升号令旗。

    帐前两名亲兵持戟肃立,见王勇引人而来,略一点头,让开通道。

    掀帘入内,帐中陈设简朴,案几上摊着海图与军报,墨迹未干。

    戚继光端坐主位,身披暗青战袍,外罩轻甲,眉峰如刃,目光深邃如井。

     张定远抱拳,声不高却清晰:“末卒张定远,奉教头之命,参见戚帅。

    ” 戚继光未应,只缓缓抬眼,自下而上打量。

    视线停在他腰间那把断裂后重新归鞘的旧刀上,片刻后开口:“此刀已折,何不换新?” “刀可换,志不可改。

    ”张定远答,“父仇未雪,国难未平,此刀虽残,仍堪为誓。

    ” 戚继光眸光微动,手指轻叩案沿,似在衡量言语真伪。

    又问:“你为何投军?” “为护百姓,为靖海疆,为不让一人再遭倭寇屠戮。

    ” 帐内寂静。

    亲兵立于角落,连呼吸都放轻了。

    王勇垂手立于侧后,不敢多言。

     戚继光终于起身,缓步走下案台,靴底踏在木地板上,声声清晰。

    他在距张定远五步处站定,再度凝视其面容、身形、站姿,乃至双手指节因长期握刀留下的茧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