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草药到手,急返营地

关灯
调息,呼吸粗重如风箱拉动。

    左肩骤然一热,低头见布衫渗出血迹——搏斗中被短刀划开一道深口,长约四寸,皮肉翻卷。

     他撕下里衣布条,咬住一端,双手配合缠紧伤口。

    血止住大半,但动作牵动筋骨,每一次呼吸都牵扯剧痛。

    匕首换至右手,便于随时应对突发。

    抬头望天,北斗偏西,山脊轮廓依稀可辨。

    营地烽燧旧址应在东南方向,直线十里,但地形崎岖,实距更远。

     他选择走高地脊线,避开低洼湿地。

    夜雾渐浓,视线不足三丈。

    脚下砂石松动,每一步都需试探。

    途中两次腿筋抽搐,皆靠按压足三里与意志强行挺过。

    行至一处断崖,需攀附藤蔓下行,左手发力时肩伤撕裂,冷汗浸透后背。

    落地时脚踝一软,险些跪倒,但他单手撑地稳住身形,未让药包离胸。

     远处忽传犬吠,三五声接连响起,由远及近。

    他立即判断:倭寇巡逻犬群,通常配两人持灯巡防,行速不快但嗅觉极灵。

    若正面遭遇,缠斗必误时辰。

     他环顾四周,发现百步外有一座残破了望台,砖石倾颓,仅剩半截土墩与一根朽木支架。

    他强提精神奔去,自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硝粉引信。

    这是火器匠人老陈特制的小型爆响装置,原为夜间驱兽之用,尺寸如指节,点燃后可炸出霹雳之声。

     他将引信插入土墩缝隙,以火折点燃,随即跃下台基,伏于坡下凹处。

    约十息后,“砰”地一声炸响,火星四溅。

    犬吠声立刻转向西北,蹄音杂乱,渐行渐远。

     他未停留,继续前行。

    黎明前最暗时刻,天地如墨。

    他翻过最后一道土岗,双腿几近失控,脚步虚浮。

    前方终于出现营帐轮廓,微弱炊烟升起,辕门哨兵执矛立于灯下。

    他认得那面旗帜,黑色底纹绣金边“戚”字,在晨风中微微摆动。

     他加快脚步,膝盖几乎打弯,仍咬牙支撑。

    胸前药包始终紧贴,体温未散。

    十步之外,守夜士兵终于发现异常人影逼近,厉声喝问:“来者何人!” 张定远张口,声音嘶哑破裂:“军医……快叫军医!” 话音未落,右手猛然抬起,指向医帐方向。

     喜欢抗倭战神请大家收藏:()抗倭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