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钢臂执剑!

关灯
控模块”(目标锁定、弹道补偿),改造周期约48小时】。

     “可行!”蔚林峰抬起头,语气坚定,“液压臂的承重和结构强度足够,只要加装缓冲装置和火控模块,就能挂轻型武器。

    而且驾驶舱是单人尺寸,完全可以载人操作,实现‘人械协同’。

    ” 王将军眼睛一亮:“好!那就加个急,三天后我来验收,要是成了,直接去靶场实弹测试!” 接下来的48小时,实验室成了不眠之地。

    蔚林峰和团队拆分系统提供的缓冲装置图纸,用实验室的3D金属打印机制作钛钢弹簧;李少校协调武器库,调来两把95式轻机枪和一具火箭筒;军区的火控工程师则和蔚林峰一起,给SCV的AI系统植入“简易火控算法”——基于之前的工程定位技术,增加“目标识别”和“弹道补偿”功能,能通过摄像头锁定100米内的固定靶,误差控制在10cm以内。

     最关键的是载人舱的改造。

    原本的简易驾驶舱只有操作杆和显示屏,现在要加装防弹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和减震装置。

    蔚林峰用系统兑换的“人体工学数据”,将座椅的靠背角度调整至110°,坐垫下加装4cm厚的记忆棉和液压减震器,确保武器射击时的后坐力不会伤到操作员。

     “第一次载人测试,我来。

    ”蔚林峰穿上防弹衣,钻进驾驶舱。

    舱内空间刚好容纳一个成年人,头顶的防弹玻璃能清晰看到前方视野,操作杆旁新增了“武器控制按钮”,按下红色按钮,液压臂上的轻机枪就会自动瞄准目标。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启动键——SCV缓慢移动,驾驶舱的震动比预期小得多,减震装置完美吸收了地面颠簸。

     “目标锁定成功。

    ”AI的电子音在舱内响起,屏幕上出现一个红色十字,对准了实验室墙上的模拟靶。

    蔚林峰按下射击键,轻机枪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子弹精准打在靶心周围,弹孔密集度远超手动射击。

    当最后一颗子弹打完时,李少校冲过来拉开驾驶舱:“蔚总,成了!弹着点偏差平均只有8cm,比咱们的自动武器站还稳!”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炸响:【SCV武器挂载功能初步实现,载人操作测试成功,军工实用性评估提升至“优秀”,影响力+;解锁“轻型武器适配数据库”,当前总影响力:!】 喜欢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请大家收藏:()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