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钢翼凌云!

关灯
建国机械厂的新车间里,钛钢切割的火花已经连续闪烁了半个月。

    李铁山戴着降噪耳机,正盯着数控切割机的屏幕,上面显示着“军用SCV装甲板”的切割参数——厚度12mm,公差±0.05mm,这是军区给出的死标准,比民用产品严了三倍。

    可就在第三批装甲板即将下线时,质检台的警报突然响了:“耐高温性不达标!200℃环境下硬度下降15%!” 蔚林峰刚从军区实验室回来,手里还攥着推进器核心部件的测试报告,听到警报就快步冲了过去。

    质检工程师小张拿着硬度计,脸色发白:“峰哥,按之前的钛钢配方,在常温下硬度能到HRC52,可一到200℃就掉成HRC44,达不到军方‘250℃下硬度保持率≥90%’的要求——边境夏季地表温度能到60℃,要是SCV在暴晒下作业,装甲板很可能变形。

    ” 车间外,华国重工的材料专家王教授已经在等了。

    他接过失效的装甲板,用显微镜看了一眼金相结构,立刻皱起眉:“是合金里的碳化物分布不均,高温下容易析出,导致硬度下降。

    得加铌元素,形成稳定的碳氮化铌相,这样才能扛住高温。

    ” 蔚林峰立刻打开系统界面,搜索“耐高温钛钢配方”——果然,系统弹出“钛-铌-钒三元合金方案”,标注着“280℃下硬度保持率92%,需添加0.8%铌、0.5%钒,熔炼温度提升至1650℃”。

    他赶紧把配方递给王教授,两人立刻调整熔炼炉参数,将铌粉和钒粉按比例加入钛钢溶液。

     三个小时后,新一批装甲板出炉。

    质检台显示:“250℃下硬度HRC49,保持率94%,达标!”李铁山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着对讲机喊:“各工位注意!按新配方生产,别再出岔子!”车间里的机械声重新变得规律,而系统提示音也适时响起:【耐高温钛钢配方研发成功,军用SCV材料达标,获华国重工“特种合金联合生产资质”,影响力+,当前总影响力:!】 解决了材料问题,批量生产终于走上正轨。

    蔚林峰站在车间中央,看着传送带上不断移动的装甲板,心里却想着推进器的事——昨天在军区实验室,推进器的首次点火测试失败了,短距离跳跃时SCV的重心偏移了12cm,差点侧翻。

    “得找李少校聊聊,推进器的液压配重得重新算。

    ”他拿起手机,刚拨通电话,就听到李少校急促的声音:“蔚总,别聊推进器了!边境哨所突发情况,需要你们的SCV原型机支援!” 边境红山口哨所的风沙,比蔚林峰想象中更烈。

    军用直升机降落在临时停机坪时,他甚至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零星枪声。

    哨所张连长握着他的手,指了指沙盘上的红色标记:“小股武装分子渗透进来,藏在3号山谷的废弃矿洞里,里面有简易工事,我们的战士冲了两次都被压制了——矿洞入口太窄,装甲车进不去,只能靠SCV的液压臂拆工事,还得用武器压制火力。

    ” 蔚林峰看向停在旁边的SCV原型机——这是台加装了推进器测试模块的样机,车身还没喷迷彩漆,液压臂上挂着95式轻机枪和破障锤。

    陈锐已经穿好特战服,正检查驾驶舱的防弹玻璃:“峰哥,推进器的参数我记熟了,短跳距离5米,落地缓冲时间0.3秒,就是不知道在沙地里稳不稳。

    ” “稳不稳,试了才知道。

    ”蔚林峰打开SCV的